[唐]杜 甫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注釋]
水檻(jian):水亭的木欄。這里指草堂的水亭。去:離。敞:開闊。澄:清澈。江:指錦江。幽樹:生長在僻靜處的花木。城中:指成都。十萬戶:這里指成都的繁榮。
[鑒賞導示]
杜甫在草堂定居下來后,又修建水亭供垂釣、遠眺。這首詩作于上元二年(761)。這是第一首,詩中通過遠眺所感,描寫了草堂四周開闊寬敞、幽靜清雅的景色,開朗清新。
[鑒賞]
這首詩是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寫成的歌詠自然景物的小詩,表現了詩人離開塵囂的閑適心情。
首聯先寫草堂的環境: 這兒離城郭很遠,庭園開闊寬敞,旁無村落,因而詩人能夠極目遠眺。軒,長廊;楹,柱子;賒,遠。中間四句緊接著寫眺望到的景色。第三句寫詩人憑檻遠望,碧澄清澈的江水,浩浩蕩蕩,似乎和江岸齊平了。這是寫遠景。第四句則寫近景:草堂四周的樹木,在黃昏里,盛開著的花朵,散發著迷人的清香。五、六句刻畫細膩,描寫極為生動。這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句。魚兒在細雨中搖曳身軀,噴吐水泡兒,歡快地游至水面;燕子在微風下傾斜掠過水蒙蒙的天空。這里詩人體物細微,頗含理趣。一“出”一“敘”依次寫出魚的歡快和燕子的輕盈,極為自然、生動。在描寫中也飽含著作者熱愛春天的情懷。尾聯呼應起首兩句。上下兩句對比,更顯得這兒環境的閑適幽靜。全詩八句都是對仗,而且描寫中,遠近交錯,精細自然,了無雕琢之痕跡。全詩句句寫景,句句有“遣心”之意。詩歌中描繪的是草堂,然而字里行間含蘊的,卻是詩人閑適的心情和對春天的熱愛。
[鑒賞要點]
[1]名句:“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2]形象鮮明。[3]全詩采用對仗。[4]借景抒情。[5]用詞巧妙。
上一篇:《[宋]謝枋得·武夷山中》高考古詩鑒賞
下一篇:《[宋]蘇 軾·水調歌頭》高考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