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南朝】謝靈運
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輝。
清輝能娛人,游子憺忘歸。
山谷日尚早,入舟陽已微。
林壑斂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趨南逕,恰悅偃東扉。
慮澹物自輕,意愜理無違。
寄言攝生客,試用此道推。
歸園田居
【晉】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12),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13)。
羈鳥(14)戀舊林,池魚思故淵(15)。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16)。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17)遠人村,依依墟里煙(18)。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19)里,復得返自然。
【注釋】
憺:安適的樣子。斂:聚。暝色:暮色。夕霏:傍晚天空中云霞之余氣。芰(ji):菱。迭映蔚:是說芰荷之光色相互映照。蒲:菖蒲。稗(bai):形狀像稻的草。相因依:相互倚靠。披拂:用手撥開路邊的草木。偃:歇息。東扉:即東軒。扉,門扇。澹:澹泊。意愜(qie):心里滿足。理:自然萬物之理。這句是說,由于心里常常感到很滿足,因此覺得萬物之理沒有違背自己的意愿。攝生客:注意保養生命的人。(11)此道:指上面“慮澹”兩句所說的道理。(12)適俗韻:適應世俗的情趣。(13)塵網:說塵世好像羅網一樣。這里指仕途如同羅網。“三十年”應為十三年。(14)羈(ji)鳥:被束縛在籠子里的鳥。(15)故淵:過去生活的潭水。(16)守拙:愚笨。說自己不善于做官,只好帶著愚笨的性格回家種地。(17)曖曖:昏暗的樣子。(18)依依:形容輕柔。墟里:村落。(19)樊籠:樊,也是籠子,用來關鳥獸用。
【鑒賞導示】
謝靈運(385—433),南朝宋詩人。我國山水詩派的開創者。本詩寫自石壁精舍至湖中一天游觀的樂趣和從中體會到的理趣。精舍,指佛寺。湖,指巫湖。陶淵明(365—427),又名潛,字元亮。東晉偉大的文學家。他從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十三年中,斷斷續續做過官。晉安帝義熙元年(405),他因看透官場黑暗,不愿“為五斗米折腰”,毅然辭去彭澤縣令,歸隱田園。第二年寫下了著名組詩《歸園田居五首》,這是其中一首。詩中敘述了他歸隱的原因、歸隱后過的閑適生活和喜悅心情。詩人把仕途比作“塵網”、“樊籠”,把自己做官看成是“羈鳥”、“池魚”,把回到田園看成是沖出樊籠,獲得自由,返回自然。深刻表現了他對當時統治集團的痛惡和對田園風光的熱愛。詩的語言非常質樸,但給人的印象卻非常真切,韻味深長。
【比較鑒賞】
謝靈運是南朝著名的山水詩人。他的山水詩經常是用雕鏤過甚的文筆,對山水作客觀的描寫。因此,往往是有佳句而無佳篇。上面這首詩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林壑斂暝色,云霞收夕霏”等也不失為佳句。但從全詩看來,仍然顯露出對自然景色只是客觀描寫的明顯痕跡。詩中雖然顯示一點情意,但既未能蘊含于景物形象之中,又不是景物形象的很自然的延伸,所以仍然顯出情是情,景是景,二者有些乖離,沒有融為一體。盡管寫的這些從湖中觀望的夕陽西下的遠近景色也勉強構成了一種境界,但由于缺少情意,這種境界就不夠完美??偟恼f來,是“境”多“意”少,“境”勝于“意”。
陶淵明這首詩就不同了。全詩形象逼真,情文并茂,非常自然,非常傳神。“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這些膾炙人口的名句,十分真切地表現了詩人歸隱后對田園生活的無限喜愛。它們是寫景,又是抒情,情境交融。這首詩就不是“境”勝“意”或“意”勝“境”,而是主客觀完美統一,意境高超、深遠。
【鑒賞要點】
[1]名句:“林壑斂暝色,云霞收夕霏。”“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2]“境”和“意”的統一。
上一篇:《牡丹》與《題臨安邸》比較賞析
下一篇:《春日》與《春日書事》比較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