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咎賦》簡介|介紹|概況
唐文篇名。柳宗元作。《新唐書·柳宗元傳》載此賦,云:“宗元不得召,內閔悼,悔念往咎,作賦自儆”。宋晁補之選入《續楚辭》,并為序曰:“宗元竄斥崎嶇蠻瘴間,堙厄感郁,一寓于文,為《離騷》數十篇。懲咎者,悔志也。其言曰:‘茍余齒之有懲兮,蹈前烈而不頗。’后之君子,欲成人之美者,讀而悲之”。清林紓云:“自嘆失身”,“追懷哀咎,不可自己”, “成為至文”(《春覺齋論文》)。又云:“讀《懲咎》一賦,不期嗟嘆。若柳州者,真不失為改過之君子哉!”(《韓柳文研究法》)今人高海夫不同意晁補之的意見,他說:“柳宗元如果有知,我相信他是不會領受晁太史的這番好意的,因為他未曾悔志,也不肯認‘錯’。就在這篇賦的后幅,柳宗元寫道:‘曩余志之修蹇兮,今何為此戾也?夫豈貪食而盜名兮,不混同于世也。將顯身以直遂兮,眾之所宜蔽也’。謂曩志曰‘修蹇’,說昔日的事業是‘不混同于世’,他何曾悔志了?接下去他說:‘茍余齒之有懲兮,蹈前烈而不頗’。烈者,事業也。‘蹈前烈而不頗’,意思正是要更好地堅持以往事業,這又怎么能扯到悔志上去呢?當然,題既曰‘懲咎’,這就意味著柳宗元以為他以前是有過失的。過失是什么?在賦中他說得明白:‘不擇言以危肆兮,固群禍之際也。’不過是過于孟浪了一些。懲咎,就是要警惕、克服這個缺點,這樣才能‘不頗’地‘蹈前烈’。由于對柳宗元前期革新活動的錯誤成見在作祟,這位晁太史對《懲咎賦》全文還沒有仔細體會,就在那里發議論,實在太不應該了”。林紓的批評“不無偏頗甚至曲解之處”(《柳宗元的辭賦》,載《柳宗元散論》)。孫昌武說:“《懲咎賦》名為‘懲咎’,實則毫無悔禍之意。這篇作品寫于柳宗元到永州三年后,那正是他處境困苦,思想上極為苦悶的時期。‘懲咎’完全是反語,實際上抒寫的是自己立志的堅貞,和對所受迫害的抗議。”(《柳宗元傳記》)本文取法屈騷,以幽深微妙之筆,抒寫幽憤沉郁之情,題為“懲咎”,實無悔志之意,表現了柳宗元對自己革新事業的堅定信仰。
上一篇:《惜誦》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戰城南》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