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蒲松齡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數年恒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未幾,高垣睥睨,連亙(11)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12)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13),城市依稀(14)而已。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15)。五架(16)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愈少;數至八層,裁(17)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18),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19),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20),樓見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21)如拳如豆,遂不可見。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22),與故無別,故又名“鬼市”云。
【注釋】選自《聊齋志異》。山市,山中蜃景。
〔奐(huàn)山〕山名,在山東淄川西北十五里。
〔邑〕這里指縣城。
〔恒〕經常。
〔同人〕志趣相同的人。
〔青冥〕指青天。
〔禪院〕佛教禪宗的寺院,泛指佛寺。
〔甍(méng)〕屋脊。
〔垣(yuán)〕城池。
〔睥睨(pìnì)〕城上女墻。
(11)〔連亙(gèn)〕延續不斷。
(12)〔若〕好像。
(13)〔莽莽然〕無邊無際的樣子。
(14)〔依稀〕模糊不清的樣子。
(15)〔霄漢〕天河。這里借指天空。
(16)〔五架〕五間。架,量詞,兩柱之間為一架。
(17)〔裁〕通“才”,僅僅。
(18)〔縹緲〕高遠隱約的樣子。
(19)〔屑屑〕忙碌不定的樣子。
(20)〔逾時〕過了一會兒。
(21)〔倏(shū)忽〕頃刻。指極短的時間。
(22)〔市肆〕泛指城中店鋪較多的街道或臨街的地方。市,街道。肆,店鋪。
【譯文】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之一。可是好幾年都看不到一次。有個孫公子,名叫禹年的,正和朋友在樓上喝酒,忽然看見山頂上聳起一座孤塔,高插青天。他們互相看著對方,感到驚奇,想著附近沒有這樣的寺院啊。不一會兒,又看見幾十所宮殿,綠琉璃瓦飛檐,這才明白,原來是山市出現了。不久,又出現了帶女墻的高城,延綿六七里,簡直是一座大城了。城中有像樓臺的,像高堂的,像牌坊的,都清清楚楚地呈現在眼前,數量多得很。忽然間刮起大風,塵霧彌漫,無邊無際,城池街市就模糊不清了。等到風住了,天光清澈,一切都沒有了;只剩下高樓一座,直達高空。五間結構的樓,門窗全敞開著,每層有五個亮點,那是樓外天光的照射。一層層數上去,樓層越高,亮點越暗,數到第八層,就只像一小點星光,再往上數,就暗淡看不清,沒法計算有多少層了。可是樓上人來人往,忙忙碌碌,有的靠在那兒,有的站著,姿態不同。又過了些時候,樓漸漸矮下來,可以看到樓頂;又漸漸像一般的樓;又漸漸像高大的房子;驟然間,縮成像拳頭,像豆粒一般大,于是就看不見了。又聽說有早晨走路的,看到山上的住戶、街市、店鋪,和世間沒有什么不同,所以又有管它叫“鬼市”的。
上一篇:《唐·王維·山居秋暝》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
下一篇:《唐·杜牧·山行》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