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全文|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
宋·秦觀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注釋】失:掩沒。迷:迷失。津渡:江河渡口。桃源:今湖南有桃源縣,但此處不是實指,而是指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描述的與世隔絕的理想世界,后人稱之為“世外桃源”。可堪:怎堪,不能忍受。杜鵑聲:杜鵑鳥的叫聲似“不如歸去”,作者視之為催歸之聲。驛寄梅花:《荊州記》載,南朝陸凱曾寄梅花給范曄,并贈詩一首:“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此處以遠離江南故鄉的范曄自比,比喻親友多有饋贈。魚傳尺素:即鯉魚傳書。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中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詞中以此典說親友們問候的書信很多。尺素,書信。砌:積聚,堆積。無重數:數不清。郴江:在今湖南郴州東,流經郴州后流入湘江。幸自:本自,本來是。為誰:為什么。瀟湘:湖南二水名,即瀟水、湘水,合流后曰湘江。詩詞中多稱瀟湘。
【大意】大霧彌漫掩沒了樓臺,月色朦朧迷失了渡口,望盡天涯,美好的桃花源卻無處尋求。獨宿驛館,春寒料峭,怎能忍受這樣的寂寥,斜陽日暮時,杜鵑聲聲“不如歸去”,更動鄉愁。
收到了遠方親朋好友寄來的禮物和書信,這在我胸中更積聚了數不清的恨愁。郴江本來繞著郴山流,為什么卻要流到瀟湘去?
上一篇:《資治通鑒·孫權勸學》全文|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
下一篇:《戰國策·唐雎不辱使命》全文|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