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楨·廬山瀑布謠》全詩閱讀答案|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楊維楨
甲申秋,八月十八夜,予夢與酸齋仙客游廬山,各賦詩。酸齋賦《彭郎詞》,予賦《廬山瀑布謠》。
銀河忽如瓠子決,瀉諸五老之峰前。我疑天仙織素練,素練脫軸垂青天。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煙。相逢云石子,有似捉月仙。酒喉無耐夜渴甚,騎鯨吸海枯桑田。居然化作千萬丈,玉虹倒掛清泠淵。
唐代詩人李白、杜甫、李賀,分別被人稱為詩仙、詩圣、詩鬼,元代末年,又出了一位“文妖”,這就是以“鐵崖體”風靡一時的楊維楨。錢謙益《列朝詩集》云:“古樂府其所自負,以為前無古人,徵諸句曲,良非夸大。”楊維楨生平最愛作樂府詩,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讀他這首《廬山瀑布謠》。
提起廬山瀑布,人們往往想到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名句。像李白這樣的浪漫詩人也只是說廬山瀑布“疑是銀河”,而當楊維楨看到廬山瀑布時,竟立即狂呼大叫起來:天上銀河忽然像黃河決口啦,看那懸流飛瀑傾瀉下來了,直瀉到廬山五老峰前了!其詩一開頭便以突兀之筆,表現(xiàn)廬山瀑布的奇?zhèn)邀悾鼓惴路鹂吹剿潜简v咆哮之勢,仿佛聽到它那飛流濺沫之聲,使你感受到一種驚心動魄的狂飆!
在這樣的描寫之后,詩人轉而發(fā)以美麗的遐想:這潔白透明的瀑布啊,大概是天上織女星織成的白色絲綢吧?誰不當心,把它弄脫了機軸,垂掛在天空中了!讓我拿起鋒利的并州剪刀,剪取它那迷人的煙籠霧鎖的畫圖來……
通過詩前面的小序,我們知道原來這是記夢之作。酸齋是當時著名散曲家貫云石,此人風流倜儻,才調絕倫,其《彭郎詞》云:“相逢漁子問二姑,大姑不如小姑好。小姑昨夜巧裝束,新月半痕玉梳小。彭郎欲娶無良媒,飛向廬山尋五老。五老頹然不肯起,彭郎怒踢香爐倒。”這首詩寫彭郎要娶小姑,五老不肯做媒的故事,實際上也是游山玩水的游戲之作。原來詩中大姑、小姑,是巋然獨立于江水中的大小孤山,彭郎乃江側一石磯,五老、香爐皆廬山高峰。貫云石巧于構思,把它們通通擬人化了。大概楊維楨很欣賞這首詩,夢中還記著,故為此作《廬山瀑布謠》。楊維楨在《廬山瀑布謠》中接下來就寫他這位朋友貫云石了:“相逢云石子,有似捉月仙。酒喉無耐夜渴甚,騎鯨吸海枯桑田。”這位云石子呀,其脫略形骸,不拘流俗,大有李白之風呢!他醉飲狂歌,夜來渴甚,便騎著鯨魚去吸東海之水,一下子就把海水喝干了,滄海變成桑田。哎呀呀,云石子喝了那么多的水,肚皮怎裝得下呀?誰料他滿肚皮酒水“居然化作千萬丈”飛流直下的瀑布,像一道白色長虹高高地掛在清涼的深淵之上。
上面讀貫云石《彭郎詞》已感到其滑稽謔浪,構思新穎;現(xiàn)在再讀楊維楨《廬山瀑布謠》,更感到奇思妙想,出人意表,其想像之荒誕奇詭,為古今詩人所罕見。詩中更有一種奇崛之氣,縱橫排奡,雄豪瑰瑋,淋漓酣暢,這大概就是楊維楨所特有的“鐵崖體”風采吧?
自南宋嚴羽《滄浪詩話》批評宋詩議論化,提倡“詩有別趣”以來,宋末“四靈”已有擺脫窠臼、力求清新的趨向,但他們宗祧賈島、姚合一派,沉溺五律,“爭工于句字間”,因而境界局狹,詩思窘枯。當時劉克莊即發(fā)出“欲息唐律,專造古體”的要求。元代虞、揭等人詩風典正有馀,奇崛不足,也與形式上多因襲有關。楊維楨乘弊而起,倡“古樂府”,創(chuàng)“鐵崖體”,應順了時代需要,為詩歌帶來了新的生機。
當然,所謂“鐵崖體”不僅是形式問題,更有內容上新的突破。就以楊維楨這首《廬山瀑布謠》來說,楊維楨把自己和貫云石都描繪成宇宙間無所不能的巨人,可以“騎鯨吸海枯桑田”,可以“手把并州剪”,剪下天仙所織“脫軸垂青天”的素練,這種超現(xiàn)實的自我形象不是太虛妄了嗎?但透過這層虛幻的霧,不難看出一個企圖掙脫一切鎖枷的靈魂。時人已發(fā)現(xiàn)楊維楨的“異端”色彩,如王彝就罵他是“以淫辭怪語,裂仁義,反名實,濁亂先圣之道”的“文妖”。于此可見“文妖”含義又不單指鐵崖體“奇詭”的詩風了。
上一篇:《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一二五)》閱讀答案|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全詩閱讀答案|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