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出自哪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什么意思,《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原文出處,《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賞析。
【出處】 宋·辛棄疾《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 (元夕)
【鑒賞】 在人群里尋找意中人千百次,總是見不著那人,已經是沒什么希望了,猛然回頭一看,卻發(fā)現(xiàn)意中人正在那燈火暗淡的地方。這發(fā)現(xiàn)那人的一瞬間,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結和升華,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銘篆。闌珊: 是指燈火稀落幽暗。獨自站在闌珊處,代表凄冷、孤寂、落寞之意。作者筆下的 “那人”,不慕繁華,自甘寂寞,與世人情趣大異,是一個富于象征性的形象。詞人對 “她” 的追求,寄托了深刻的寓意,表達了不愿隨波逐流的美好品質。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 中,以這三句詞來比喻古今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的三種境界中的第三即最終最高境。形容人在那艱苦追尋的過程中,飽嘗風霜,那一心系念的理想目標終于出現(xiàn)在眼前的歡欣與喜悅。這三句詞也含有一種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的意思。
【原詞】 見 “東風夜放花千樹”。
上一篇:《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
下一篇:《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