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出自哪里,《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什么意思,《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原文出處,《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賞析。
【出處】 宋·辛棄疾《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登建康賞心亭)
【鑒賞】 膾,讀作kuai,是指細切的魚肉。“世說新語” 中記載: 吳人張季鷹在洛陽做官,因見西風吹起,想起家鄉的菰菜、鱸魚膾,就說: “人生中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 說完,就回家去吃膾魚了。語譯這三句詞是: 不要告訴我故鄉的鱸魚正是鮮美好吃的時候,盡管遍地已吹起西風,張季鷹可曾真的回來了呢?作者感嘆自己心愿未了,壯志未酬,雖然思念故鄉,卻不能像張季鷹般地自在逍遙,說回去就回去。后人常用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這三句詞,來表示對故鄉親友風物的思念與盼望回歸故鄉之意。
【原詞】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上一篇:《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
下一篇:《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