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名言·忍經—元吳亮《不若無愧而死》原文|譯文|賞析
【原文】
范忠宣公奏疏,乞將呂大防等引赦原放,辭甚懇,至忤大臣章惇,落職知隨。公草疏時,或以難回觸怒為解,萬一遠謫,非高年所宜。公曰:“我世受國恩,事至于此,無一人為上言者。若上心遂回,所系非小。設有不從,果得罪死,復何憾。”命家人促裝以俟謫命。公在隨幾一年,素苦目疾,忽全失其明。上表乞致仕,章惇戒堂吏不得上,懼公復有指陳。終移上意,遂貶武安軍節度副使,永州安置。命下,公怡然就道。人或謂公為近名,公聞而嘆曰:“七十之年,兩目俱喪,萬里之行,豈其欲哉!但區區愛君子之心不能自已,人若避好名之嫌,則為善之路矣。”每諸子怨章惇,忠宣必怒止之。江行赴貶所,舟覆,扶忠宣出,衣盡濕,顧諸子曰:“此豈章惇為之哉!”至永州,公之諸子聞韓維少師謫均州,其子告惇,以少師執政,日與司馬公議論,多不合,得免行。欲以忠宣與司馬公議役法不同為言求歸,曰公。公曰:“吾用君實,薦以至宰相,同朝論事即可,汝輩以為今日之言不可也。有愧而生,不若無愧而死。”諸子遂止。
【譯文】
范純仁上書請求皇上赦免呂大防等人,言辭很懇切,以至冒犯了大臣章惇,被貶到隨州任太守。范純仁起草條陳時,有人以難以使皇上回心轉意為由,說萬一被貶到邊遠地方,對你這么大年紀來說是不適合的。范純仁說:“我世代受皇上恩典,事情到了這種地步,卻沒有一個人上書言事。如果皇上回心轉意,關系不小。假設皇上不同意,我獲罪而死,又有什么好遺憾的呢?”叫家里人趕快打點行裝,等待被貶。范純仁在隨州將近一年,平時就苦于眼病,忽然完全失明了。他上表請求退休,章惇告誡官府里的官吏不要把他的表呈上,擔心他在表里又議論朝政。章惇最后說服皇上,于是范純仁被貶為武安軍副節度使,在永州安家。命令下來后,范純仁心平氣和地上路。有人說范純仁這樣做是為了博得好名聲。范純仁聽了,感慨地說:“我已經七十歲了,雙目又失明,被貶萬里的苦楚,難道是我希望的嗎?但是我這點愛護君王的心情實在不能克制,人如果能回避好名聲的嫌疑,那就是做好事的途徑了。”每次他的兒子們怨恨章惇時,他都生氣地阻止他們。范純仁一行走水路至被貶的地方去,船翻了,家人扶范純仁出水,全身濕透了。他對兒子們說:“這難道也是章惇做的嗎?”到了永州,范純仁的兒子們聽說韓少師也被貶到均州,韓少師的兒子告訴章惇,韓少師在執政與司馬光常常議論,但意見多次不一致,因而得以赦免。于是范純仁的兒子們也想以范純仁跟司馬光議論役法意見不合為由請求赦免回去。范純仁說:“我啟用司馬光,推薦他做宰相,跟他一起在朝廷上議論朝政可以,像你們今天所說這樣翻舊賬為自己解脫就不可以。與其抱愧而生,不如無愧而死。”他的兒子們于是打消了這主意。
上一篇:處世名言·忍經—元吳亮《無入不自得》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處世名言·忍經—元吳亮《未嘗含怒》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