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吾誠不妨吾母失供養,故棄本而事末。
【譯注】
我是為了奉養母親才棄儒經商的。
輯自《休寧西門查氏祠記·查靈川公暨配汪孺人行狀》。
【感悟】
這是明代休寧查杰說的一句話。他剛剛十三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二十歲的時候就開始經商,自立門戶,究其原因,也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是奉養母親給了他如此動力。反觀現在一些兒女自己過著很優裕的生活,卻對高齡父母不聞不問,甚至輕則責罵,重則拳腳相加,真應該好好學習徽商孝順父母的精神了。
【故事鏈接】
明代休寧查杰“失估之年,甫十三耳,……方弱冠,輒挈其季往蕪湖,運籌決策……”(《休寧西門查氏祠記·查靈川公暨配汪孺人行狀》)。由此可見,他們不惜放棄熱衷的讀書入仕而以盡孝之責為首。正如黔縣古聯曰“事業從五倫做起,文章本六經得來”。
【延伸閱讀】
在徽州,不僅男子盡孝于父母,連女子也秉承了這一傳統,且她們行“孝”之舉亦不在男子之下。在歙縣有一孝女村。史載,唐朝時這里章頂家的兩個女兒有一天與母上山采桑,母被山虎所傷,女奮勇救母,母脫虎,但身落殘疾。章氏二女竟終身奉母不嫁,此等壯烈事跡較之男子亦毫不遜色,也足見“孝”在徽州是何等深入人心。
徽州人除了思想上謹記“孝”,他們還把“孝”寫進對聯,掛在屋中,時刻提醒自己與家人。如徽州楹聯中明確闡述了“孝”與“家”的關系。如“孝弟傳家根本/詩書經世文章”、“天經地義惟倫敘倫明,肫肫慈孝友恭,純心安止/帝典王漠以欽終欽始,秩秩修齊平治,大道率由”(黔縣聯),“忠孝持家遠/詩書處世長”、“嚼詩書其味無窮/敦孝梯此樂何極”(西遞聯),“修其孝弟忠信/文以禮樂詩書”(屯溪老街聯),“玉樂無聲惟孝弟/太羹有味是詩書”(屯溪老街聯),等等。所有這些都言明了居家盡孝,就能使數世同堂、聚族而居的家風維持久遠,只有在此基礎上記取詩書禮樂與儒家經典才能立身于天地之間。
上一篇:《吾為人子不能養母,顧使母養耶!我生之謂何?乃棄儒就商,日夜淬勵,惟以母勛勞憂涉,旬歲遂能立門戶,養母志》原文解讀|譯文|感想
下一篇:《仰事俯育為生人事,功名身外物也,奈何以外物輕身命,墮先業乎?》原文解讀|譯文|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