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花·夜看櫻桃花》詠櫻桃花詩鑒賞
皮日休
纖枝瑤月弄圓霜,半入粼家半入墻。
劉、阮不知人獨立,滿衣清露到明香。
詩人在其《桃花賦·序》中說他:“狀花卉,體風物,非有所諷,輒抑而不發。”其實他那不滿社會現實的思想情懷,是很難抑制住的,這首小詩,寫得雖然隱晦,但亦可隱約可見。
這首絕句,前兩句描繪月下櫻桃花的姿質情態:瑤臺明月,纖細的柔枝,圓霜似的花朵,構成了一幅月下櫻桃花卉圖。圓霜,即圓露。櫻桃花,為總狀花序,每團花三、五朵。這無數團團的花朵,在月光下,像閃閃滾動著的露珠。而“弄”字乃點眼之筆,說“瑤月”、“纖枝”共同“玩賞”著“圓霜”似的花朵,這就使靜的畫面,帶著動的情趣。看看它月下的美麗倩影已“半入粼家半入墻”,好像它又要飄然隱去。
第三句,寫詩人花前月下的聯想:詩人的思緒由眼前景觀,陡然推向高潮,想到劉晨、阮肇遇仙的境遇。據劉義慶的《幽明錄》記載:剡縣劉晨阮肇共入天臺山采藥,迷路乏糧,遙望山上有一桃樹,乃攀藤爬山摘桃,各啖數枚則不饑不喝,后遇二仙女結為夫婦,劉阮二人山中留住半年,而塵世已數百年之久。六朝是個“篡”、“亂”疊起的時代,人民不堪困擾,乃幻想了這個與現實生活相對立的美好境界。詩人所處的晚唐社會,也是一個烏煙瘴氣、民不聊生的時代,由于櫻桃花的美麗夜境,陡然想起劉、阮所遇的仙界,也就很自然了。但幻境總歸是幻境,劉、阮大概是不知詩人此時正獨立花前月下在想望著他們的仙界的。
最后一句,寫詩人的思緒,又回到現實境界中來:此時天色已明,被清露滲濕的衣裳,還散發著櫻桃花的香氣。和詩題“夜觀”,僅僅扣合。這首詩,詩意含蓄、雋永,感情曲折跳躍,特別是首尾兩句,詩味無窮,耐人尋味。
上一篇:溫庭筠《二月十五日櫻桃花開》詠櫻桃花詩賞析
下一篇:皮日休《櫻桃花》詠櫻桃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