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花·櫻花歌(節錄)》詠櫻桃花詩鑒賞
黃遵憲
鸧金寶鞍金盤陀,螺鈿漆盒攜叵羅,
繖帳胡蝶衣哆啰,此呼奧姑彼檀那。
一花一樹來婆娑,坐者行者口吟哦,
攀者折者手挼莎,來者去者肩相摩。
墨江潑綠水微波,萬花掩映江之沱,
傾城看花花奈何,人人同唱櫻花歌。
當代中國青年了解晚清詩人黃遵憲的并不多,但知道《櫻花歌》的卻不少,這是因著名作家冰心的散文《櫻花贊》被選入中學課本,而在這篇文章中曾經引用了《櫻花歌》的詩句,并概括說“這首歌寫盡了日本人春天看櫻花的舉國若狂的勝況。”《櫻花歌》是一首長詩,主要分兩大部分,一是描述詩人親眼所見日本人民觀賞櫻花的情景,二是轉述一個日本老人對舊日賞花勝況的回憶。這里節錄的是第一部分。
第四句括寫人潮涌向櫻花樹旁的情景。“鸧(cang)金寶鞍金盤陀”,人們紛紛騎著妝飾華美的馬匹而來。“鸧金寶鞍”,有金飾的鞍座。“鸧金”,金飾貌(見王志堅《表異錄》)。“金盤陀”,有金飾的鞍墊。杜甫《魏將軍歌》形容將軍騎飾的華美云“星纏寶校金盤陀”,本句即由此化出。“螺鈿漆盒攜叵羅”,人們紛紛攜帶食物而來,擬作長日之游。“漆盒”,有蓋的食具;“叵羅”,無蓋的食具。“螺鈿”,以蚌殼為嵌飾。黃遵憲《日本國志·工藝志》曾記述了日本螺鈿(填)木盒的精美:“匣有長方、渾圓、六角等式,有一盤中分作大小數見者。又有里為小盒,表為大盒,層累容積,至七八合乃至十數合者。皆以木為質,以漆為飾。其以螺鑲嵌者,名螺填。”“繖帳胡蝶衣哆啰”,人們紛紛攜著傘帳穿著華美的衣服而來。“繖帳胡蝶”是說傘帳撐開來象蝴蝶翻飛樣美麗。《日本國志·禮俗志》云:“繖仿西洋制,名蝙蝠傘,謂張之其翼如蝠也。女子出門,無春夏晴雨,必攜以飾。制以青羅,或有用絹者。”“哆啰”,指哆啰呢,毛織物,即呢之闊幅者。“此呼奧姑彼檀那”,男婦互相招呼著紛紛趕來。《日本國志 ·學術志》云:“稱男子為檀那,則用梵語也;稱婦人為奧姑,則用遼人語也。”檀那(ぁなた),即婦人稱呼男子的語音;奧姑(ぉくそま),即男子稱呼婦人的語音。
中間四句寫人們賞花的具體情景。“一花一樹來婆娑”,在每株櫻花樹前,都有人樂不可支,手舞足蹈。“婆娑”,起舞。以下三句,即刻劃手舞足蹈的情狀:“坐者行者口吟哦”,不論坐著的人還是站著的人都禁不住喃喃自語,贊賞不已;“攀者折者手挼莎”,不論打算折花還是已經折下花枝的人都情不自禁地用手輕撫;“來者去者肩相摩”,剛來的人和要走的人互相擁擠著擦肩而過。“挼莎(ruosuo),揉搓。“肩相摩”,人多擁擠的樣子。
后四句描寫著名櫻花勝地墨江岸邊花期的盛況。“墨江潑綠小微波,萬花掩映江之沱”,是說碧綠的江水倒映著艷麗的櫻花,紅花綠水分外艷麗。《日本國志·禮俗志》記寫道:“德川氏都于江戶(東京古名),江戶益為繁華淵藪。墨江一水,自西來北,截武藏、上總,下達于海。筑堤四五里,遍植櫻花。”黃遵憲《日本雜事詩廣注》亦云:“墨江左右有數百樹,如雪如霞,如錦如荼。”“傾城看花花奈何,人人同唱櫻花歌”,則詠寫櫻花開放時舉國若狂的情景。《廣注》云:“三月花時,公卿百官,舊皆給假賞花。今亦香車寶馬,士女征逐,舉國若狂也。”《日本國志·禮俗志》曰:“花時游人蟻集,自卯至酉,紅塵四合。”“櫻花歌”是日本民歌,“人人同唱”則反映了日本“國俗好為歌”(《廣注》)的民風。
此詩所歌詠的櫻花,原是日本特產。《廣注》云:“櫻花,五大部洲所無。有深紅,有淺絳,亦有白者,一重至八重,爛熳極矣。”如今在我國,也有栽植者,使它不僅仍為日本民族的驕傲,也成為中日友好的象征。
上一篇:姚燮《櫻桃花》詠櫻桃花詩賞析
下一篇:元稹《櫻桃花》詠櫻桃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