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花·初見山花》詠櫻桃花詩鑒賞
三日晴泥尚沒靴,幾將風雨過年華。
湘東二月春才到,恰有山櫻一樹花。
這首詩寫櫻花,很有特色。作者對櫻花幾乎沒有描寫,更談不上詳細描寫。既沒有寫櫻花的樹枝、樹干、樹葉和花朵,也沒有描寫櫻花的品格、習性、風姿和色彩,而只是寫了對櫻花的一瞥。換句話說,他只是寫了對櫻花所看的第一眼,連第二眼也沒有寫。前兩句是寫作者行進在山路上。雨過天晴已經三天了,作者行進在山路上,仍然異常艱難:道路上泥濘得很,連高筒的靴子都時常被泥水淹沒。作者抱怨前些天連續幾次的風風雨雨,正是這風雨消耗了大好時光,寶貴年華。這種厭惡和抱怨情緒是很強烈的,我們從第二句中完全可以看出。三四句,作者的情緒完全變了,變得非常興奮,非常喜悅。原因是他看見了山櫻花。在湘東,在早春二月“春才到”的時候,作者在泥濘的山路跋涉中,忽然看見滿樹繁榮的山櫻樹,絢麗極了,禁不住心頭一片驚喜。詩的題目是《初見山花》,說明其他山花無一開放,即使櫻花,也是初見。在漫長的冬天過后,在連續幾次風雨之后,在泥濘的山路上艱難跋涉中,忽然看見了新年以來所見的第一株絢麗的山櫻花,作者能不興奮,喜悅嗎? 當寫了對山櫻花的一瞥之后,詩便結束了。詩人所給予我們的只是第一眼看見山櫻花的形象,雖然美麗,但卻朦朧。但是朦朧并不妨礙美麗。朦朧何嘗不是一種美呢?朦朧中美麗的山櫻花的美,何嘗不是作者獨特的審美感受呢?
這首詩僅僅二十八字,便表現了兩種情緒:一種是對風雨的憎惡,一種是對山櫻花的喜愛,并把這兩種情緒表達得淋漓盡致。而表達這種情緒的語言,并沒有“憎惡”和“喜愛”之類的字樣,也沒有用什么夸張的形容詞,而是用飽含感情的最樸素的語言,這是應該借鑒的。這首詩不僅表現了兩種情緒,而且表現了兩種情緒的轉換。對風雨的極度憎惡的情緒,當見到了山櫻花的時候,一下子轉變為驚喜的情緒。這種轉換很自然,不勉強。中國古代哲學講“相反相成”,這兩種情緒的轉換便是這樣,對風雨越憎惡,就越容易出現對山櫻花的喜愛,這兩種情緒是成正比的。這是第一次轉換。第二次轉換是在見了山櫻花之后作者極其喜悅的時候。由于喜悅,作者回顧以往的經歷,對春風春雨的憎惡情緒一下子就轉變為喜愛情緒。因為正是春風春雨,催開了山櫻花。晚春的風雨對鮮花起著摧殘的作用,而早春的風雨對鮮花卻起著滋潤作用。這時,作者已經不只是喜愛山櫻花了,而是喜愛整個春天了,山櫻花也只是春天的一個象征了。僅僅二十八個字,表達了這樣復雜的情緒,應該說是很難的,而我們的作者似乎漫不經心就完成了。
范成大是善于用簡潔的語言勾畫出色彩鮮明的景物的。翁方綱《石洲詩話》卷四說:“石湖善作風景語,于《竹枝》頗宜。”我們從這首詩中也可見其一斑。
上一篇:范成大《櫻桃花》詠櫻桃花詩賞析
下一篇:趙師俠《采桑子櫻桃花》詠櫻桃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