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花·山寺看櫻桃花題僧壁》詠櫻桃花詩鑒賞
劉言史
楚寺春風臘盡時,含桃先坼一千枝。
老僧不語傍邊坐,花發人來總不知。
劉言史,邯鄲(今屬河北)人,與李賀同時。詩作美麗恢贍。初客居他人幕府,后被奏為棗強令,他辭疾不受,人稱劉棗強。全唐詩收錄他的詩有近百首。這首詠櫻桃花詩是寫得較為出色的一首。
櫻桃花一般在春季開花。“楚寺春風臘盡時”一句就是描寫櫻桃花花開季節。因系楚地山寺,所以說是在臘月將盡,正月回春之時,櫻桃花迎料峭寒風而開。詩中雖沒有明點寒字,但“臘盡”一語在給人以寒冬臘日已盡,春暖花開之時已來感覺同時,仍然留下一個寒臘陰影。因為稍具常識便知道,這乍暖還寒時最難將息。宋代詩人范成大《初見山花》詩說“湘東二月春才到,恰有山櫻一樹花”表明處地偏遠的湘東一帶二月份春天才姍姍來遲,而櫻花卻應時而開。宋代歐陽修也曾感“山城二月不見花,春風疑不到天涯。”(《戲答元珍》)這里山系指峽州夷陵(湖北昌),也屬楚地。大氣候下固然有小氣候,但劉言史這首詩中所寫的櫻桃花開得還是比較早的。“含桃先坼一千枝”是說櫻桃花開之盛遍布枝條有上千之數,而這些花最終都孕含著桃,即其果實。詩人以未來的想象之景贊美眼前櫻桃花的繁盛景象。這種贊美是從有花也有果,最終有正果,而不是虛花這一角度來寫,就很有一點驚警之意,給人以尋味余地。緊接一句筆鋒陡轉而至山僧。“老僧不語傍邊坐,花發人來總不知。”就將這驚警之意引申到佛理的思考中去了。花開花落,人來人往。花自開自落,人自來而自往。山中老僧一概不知,真可謂步入極樂世界,了卻尖緣。而作者見山寺櫻桃花卻不能無動于衷。見其花,想其果,又見傍坐老僧超然物外,興之所致、題詩墻壁,似乎也在訴說著心中一點感受。這種感受到底是怎樣的,作者沒有明言,似乎要我們從中慢慢領會。就一首小詩,能引人于此等地步,也就很不錯了。劉言史同孟郊交往頗密,其性情頗有共通之處。他曾同孟郊在洛北野泉煎茶共話山野之趣。他詩中詠花之作也不少,有《山寺看海榴花》、《看山木瓜花二首》、《竹里梅》等。他還寫有《賣花謠》詩,記述了長安城近郊以種花賣花為業的花農勞作情形。可見,劉言史并未曾象櫻桃花旁老僧那樣,花事人事一概不聞不問,相反,他還是耿耿于懷的。他的《別落花》詩寫道:“風艷霏霏去,羈人處處游。明年縱相見,不在此枝頭。”《尋花》詩寫道:“游春未足春將度,訪紫尋紅少在家。借問流鶯與飛蝶,更知何處有幽花。”《惜花》詩寫道:“年少共憐含露色,老人偏惜委塵紅。如何遂得心中事,每要花時不厭風。”這不分明是一個惜花、戀花,探花者的形象嗎?
上一篇:元稹《櫻桃花》詠櫻桃花詩賞析
下一篇:李紳《北樓櫻桃花》詠櫻桃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