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花·采桑子櫻桃花》詠櫻桃花詩鑒賞
趙師俠
梅花謝后櫻花綻,淺淺勻紅。試手天工。百卉千葩一信通。
余寒未許開舒妥,怨雨愁風。結子筠籠。萬顆勻圓訝許同。
在唐宋許多著名的詩詞人的作品中,詠櫻桃花的很多。如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所寫的“西蜀櫻桃也自紅,野人相贈滿筠籠。”(《野人送朱櫻》)孟郊所寫的“櫻桃花參差,香雨紅霏霏”。(《清東曲》)宋代著名詩人范成大所寫的“借暖沖寒不用媒,勻朱勻粉最先來。玉梅一見憐癡小,教向傍邊自在開。”(《櫻桃花》)等等。
《采桑子·櫻桃花》這首詞,把櫻桃花開放之后,一派“淺淺勻紅”的美麗景象,把櫻桃結實之后,“萬顆勻圓”的特點,充分地刻畫和描繪出來,真是楚楚動人,栩栩如生。而櫻桃從開花到結果,卻是在“余寒”未消,“怨風愁雨”的客觀環境里逐漸演變的,這不能不說是詞人對櫻桃那種頑強的生機和不畏風雨的品格的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
上闋的首句,點出櫻桃開花的時間,正是“梅花謝后”的時節。梅花與櫻花相反,它是先開花后長葉的落葉喬木,它開放時間要比櫻桃早得多,因此才說“梅花謝后櫻花綻。”接著寫出了櫻桃花開放之后的景象,“淺淺勻紅”,雖說櫻桃花細小但卻長得茂密,它的淡紅色在樹上分布得十分勻稱、整齊,正因為它具有這種特點,詞人才說它是“試手天工。”也就是說,是大自然的造物主巧奪天工的有意安排,這恐怕是大自然的創舉吧。“百卉千葩一信通。”是說自然界里的千萬種花草樹木,都是天意的巧安排,它們都按照同一的規律生長、開花、結果。詞人通過對櫻桃花的描寫,對大自然作了熱情地贊頌,既為大自然迷人的魅力所傾倒,又對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感到驚異。
下闋的頭兩句,寫的是櫻桃花生長的客觀環境以及它們如何在這環境里生活、成長。“余寒未許開舒妥”,余寒,寒意未消,氣溫還是乍寒乍暖的。盡管“余寒”還不曾讓櫻花自由自在的、穩妥地舒展自己的身軀,但櫻桃花還是照樣的開放。“怨雨愁風”,即連綿不斷的春雨和帶有寒意的春風,不時地襲來,使它萌生出一股怨愁的情緒。很顯然,詞人運用擬人化的手法,使櫻桃花具有了人對客觀環境的感受,產生了人所具有的愁苦的心情。“結子筠籠”一句中的“筠籠”是用竹子編制的藍筐。在經歷了“怨雨愁風”和“余寒”的磨煉之后,櫻桃的果實逐漸壯大成熟起來,當把那紅紅的、圓圓的果實摘下來裝滿藍子之后,人們便會驚奇地發現圓圓的櫻桃怎么會如此相似。“萬顆勻圓訝許同。”中的“勻圓”,指櫻桃圓而且均勻,其大小個頭是一樣的。“訝許同”,驚訝其如此相同。這句詞的原句出自杜甫的《野人送朱櫻》,杜甫的原詩是:“西蜀櫻桃也自紅,野人相贈滿筠籠。數回細寫愁仍破,萬顆勻圓訝許同。”
作者有意識地吸收前人的藝術成果,大膽地全句引來著名詩人的詞句,直接插到自己的詞中,做到自然渾成,天衣無縫,使其成為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毫無鑲嵌填塞之囿,不能不說詞人的文學功底是相當深厚的。
上一篇:范成大《初見山花》詠櫻桃花詩賞析
下一篇:方回《櫻桃花》詠櫻桃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