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花·折枝花贈行》詠櫻桃花詩鑒賞
元稹
櫻桃花下送君時,一寸春心逐折枝。
別后相思最多處,千株萬片繞林垂。
元稹的這首詠花詩,詠物兼顧送別。
依。”折松以表現(xiàn)別意之不同凡俗,如岑參“雪中何以贈君別,唯有青青松樹枝。”而詩人在此把離別的場面,設(shè)在繁麗的櫻桃樹下,所詠之櫻桃花既是即目也緊扣送別的題旨。
“櫻桃花下送君時”一句,點(diǎn)明與伊人分袂之季節(jié)和場景。正是明媚的春天,在一片雪白的櫻桃花下,詩人將與對方分手,兩情依依,繾綣難舍,但千里相送,終有一別,何以為念?觸目所見,唯有“千株”怒放的櫻桃花。于是詩人舉手折取一枝,并珍重地送給對方,這枝鮮花代表著詩人此時此刻積淀于心中的千言萬語和對于贈別的全部意義。“一片春心逐折枝”的一個“逐”字,畫出了兩情相依之態(tài),詩人的這份感情將和著這折枝花,時時伴隨著伊人別后遠(yuǎn)行。作者把離別的地點(diǎn)安排在這片美麗皎潔的櫻桃花下,給這分離情平添了許多旖旎色彩。
最后兩句:“別后相思知多少,千株萬片繞林垂。”更見匠心。此間兩人尚四目相對,但已在想象別后相思情狀。問相思能有幾多? 回答得非常巧妙:“喏,我對你的情意,就象眼前這熱烈濃密的櫻桃花!”“千株萬片”極言其繁盛,狀感情之密度;“繞林垂”又言其負(fù)荷之大,喻感情之深沉程度。櫻桃花屬薔薇科,以枝繁花茂著稱,初春開白花,繁英如雪,每三朵至六朵合成無梗花簇,長勢旺盛,煞是繁麗。詩人把離情與即目之櫻桃花相類比,正所謂“佳句天成,妙手得之”,極自然貼切,富有表現(xiàn)力。
離情本是不可捉摸的,詩人在此以繁花壓枝,款款低垂的櫻桃花為喻,即感覺到了離情的質(zhì)感與力度,使迷離恍惚之意落到了實(shí)處,相思與春心找到了載體。想象可謂尖新工巧,既突出櫻桃花之物性,又兼顧離情,如果光詠櫻桃而無寄意,則無情致,如果光抒離情而無喻體,這份感情亦將是空洞抽象,漂浮不定而無質(zhì)感的。此詩的妙處是把這兩者自然熔鑄,從而相得益彰,較之于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之即景法,更具含而不露的風(fēng)采,比之于王維《陽關(guān)曲》,更具溫文倜儻的氣度。
整首詩在表現(xiàn)手法上也別有特色。短短四句,采用虛實(shí)交叉對應(yīng)的手法。第一句實(shí)寫送別場景,二、三句則用空靈蘊(yùn)藉之筆迂回言情,最后一句則采用特寫定格,把離別的場景推向含情脈脈繞林低垂之櫻桃花,整幅畫面都被層層疊疊、裊裊娜娜的櫻桃花所充塞,用花之繁、盛、密、茂,來渲染情之濃、烈、深、沉。眼前的櫻桃花不正是詩人情感外化的載體嗎?它是多么的濃密,密得已容不了半絲兒別情,它又是多么深沉,它已承載了太多太深的相思。若問情有幾多,請看一看這櫻桃花。櫻桃花喲,你蘊(yùn)涵著說不完的離情。
上一篇:劉禹錫《和樂天宴李周美中丞宅池上賞櫻桃花》詠櫻桃花詩賞析
下一篇:范成大《櫻桃花》詠櫻桃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