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念奴嬌秋海棠》詠秋海棠詩鑒賞
吳恩埰
軸簾銀押,正勻脂殺粉,影攲墻側(cè)。老圃黃花同耐冷,又是乍開時節(jié)。弱不禁秋,暈如酣酒,偏占傾城色。碧云堆護,伴儂消此清夕。應(yīng)記掩扇重逢,嫣然一笑,不仗東風力。香霧迷離嬌欲墮,禁得幾分憐惜。翠羽啼殘,紅煙夢冷,睡去甜鄉(xiāng)黑。膽瓶曾供,還夸舊日標格。
秋海棠是觀賞花卉中的望族,據(jù)說有四五百種之多。其中最受人類青睞載培最廣泛的是四季秋海棠。清人吳恩埰的這首詞,就是歌詠四季秋海棠的。詩人從秋開的海棠寫起,回憶了它春夜開放的情景,深情地歌頌了秋海棠的嬌美。
詞的上片,主要是告訴人們海棠在秋夜里開放了。“軸簾銀押,正勻脂殺粉,影攲墻側(cè)”。以銀做軸的門簾放下來了;就在這門簾旁邊,有一株秋海棠,它的花瓣好象均勻地涂上了一層淡淡的脂粉。花影傾斜在旁邊的墻壁上。海棠,一般都栽培在門前墻邊,因此,門前墻邊,也就成了歌詠海棠詩詞的典型背景。比如:明人陳復道形容“秋海棠”是“墻根昨夜開無數(shù)”,清人朱愛新則說它是“素影風搖玉砌旁”,清人黃景仁也描寫秋海棠是“墻根愁雨復愁風。”本詞也是如此。“老圃黃花同耐冷,又是乍開時節(jié)。”這句是說,秋海棠又一次綻開的時候,便與老園子里的菊花一道遭受著寒冷的折磨。這里的“又”,為詞的下片打下了伏筆,暗示人們,這海棠已經(jīng)開過花了。“弱不禁秋,暈如酣酒,偏占傾城色。”這海棠花纖弱得幾乎承受不了秋天的寒冷,搖搖欲墜,宛如醉酒后的美人,異乎尋常的嬌嬈嫵媚。“傾城”,與傾國一樣,形容女子的極其美麗。《漢書·孝武李夫人傳》:“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這“弱不禁秋,暈如酣酒”,繪聲繪影、入木三分地刻畫出秋海棠的柔姿佳色,堪稱傳神之句。“碧云堆護,伴儂消此清夕。”那茂盛濃綠的樹葉,好象一片片碧云,陪伴著海棠花度過清冷的夜晚。
詞的下片,則轉(zhuǎn)入了對海棠春睡的美好回憶。“應(yīng)記掩扇重逢,嫣然一笑,不仗東風力。”因為秋海棠已經(jīng)在春天開放過一次了,所以詩人秋季又見到它再度開花,便用了“重逢”這個詞,與上片的“又是乍開時節(jié)”互相呼應(yīng)。面對秋花,詩人應(yīng)該想起同一棵秋海棠的春花。那花并不倚靠東風的力量,卓然獨立,仿佛是掩扇而笑的美女,是那樣的楚楚動人。“香霧迷離嬌欲墮,禁得幾分憐惜”,“香霧”,指春天的霧氣。蘇軾《乘月夜歸詩》中有這樣的詩句:“凄風瑟宿經(jīng)弦柱,香霧凄迷著髻鬟。” 陸游在《獨坐詩》中也寫過:“博山香霧散菲菲,袖手何妨靜掩扇”。在春天空濛的煙霧里,海棠花嬌弱得仿佛要落下去,不知能承受多少憐愛。“翠羽啼殘,紅煙禁冷,睡去甜鄉(xiāng)黑。”翠鳥不再鳴叫了,紅色的煙霧也漸漸地散去了,海棠花甜滋滋地睡著了,黑夜也慢慢地降臨了。“膽瓶曾供,還夸舊日標格”。為了表揚秋海棠過去的風流雅致,我曾折過一枝插在膽形花瓶里,供養(yǎng)了好長一段時間呢!標格,即風范風度,膽瓶,顧名思義,即是長頸大腹,形如懸膽的瓶,明人徐渭在《十四夜》詩中就曾寫過:“新折蓮花插膽瓶。”這樣看來,插花于瓶,在明代就很普遍,到了清代就更為流行了。插花于瓶,這是愛花惜花的一種表現(xiàn),詩人以此收尾,正是為了充分表達自己對秋海棠的由衷喜愛。
總的看,吳恩埰的這首詞通篇沒有用典,而且全是正面描寫,這種寫法與吳的同代人金鴻佺的“燭影搖紅,白秋海棠”一詞恰成鮮明對照,但兩者各有千秋。吳恩埰的這首詞寫得明快、清新、自然。在全力表現(xiàn)秋海棠的嬌美的同時,通過“老圃黃花同耐冷”“不仗東風力”等句子,也歌頌了秋海棠孤傲清高的標格。
上一篇:金鴻佺《綺羅香白秋海棠》詠秋海棠詩賞析
下一篇:錢潔《雨中花秋海棠》詠秋海棠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