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花落花惜花·賞殘花》詠雜花落花惜花詩鑒賞
紇干著
零落多依草,芳香散著人。
低簷一枝在,猶占滿堂春。
殘花在常人眼里,是春歸的象征,人見殘花大都發出惜春的感慨。有人“腸斷殘春送牡丹”(李建勛詩);有人發出無可奈何的哀嘆,“年年三月暮,無計惜殘紅”(李中詩);有人滿腹離情,滿目愁態,“皺白離情高切處,膩紅愁態靜中深”(韓偓詩)。然而,在紇干著筆下的殘花卻叫人耳目一新,一反常人之意,這分明是一幅生機盎然的風光寫意畫:
庭院里,花朵雖然大多零落,但伴著青草,仍然散發出襲人的芳香。
屋簷下,雖然只有一枝花在俏然開放,可堂前仍然是滿園春色。
同樣是見殘花,為什么有如此截然不同的反映呢?這正是詠物詩的特點之一。
詠物詩描寫的是客觀存在著的具體事物的形象,然而,這形象在藝術上的再現,則是詩人按照自己主觀感受描繪出來的,多少帶有一種抒情的意味,以抒情的心理詠物,這樣物我有情,兩相浹洽,才能把它活生生地寫到紙上,才是主客觀的統一體。
紇干著寫殘花能拓出新意,是由他個人的思想感情決定的。《全唐詩》沒有介紹他的生平,僅選詩四首。從詩作中看出他性格豪爽,意志堅強,“不向人間戀春色”(《古仙詞》)對未來充滿希望,“都傍柳陰回首望,春天樓閣五云中”(《霸上》,即使處在逆境中也不氣餒、沉淪,而是尋找有利時機來施展才能,那一枝殘花正是詩人自己的影子。正因如此,在《賞殘花》這首詩中,他眼中的殘花不是離披破敗,“片隨流水去,色逐斷霞空”(李中詩),而是“零落多依草,芳香散著人”。花開盛世能姹紫嫣紅裝點春光;春歸后,仍然能伴著青草,把芳香留給人間,這是何等高尚的品格呀!
這首小詩從“零落多依草”一句生發出新意,然而它并沒有粘滯于色彩的描寫,也沒有著意于形狀的刻畫,而是寫出了殘花的精神,特別后兩句,那簷下一枝殘花,簡直就是一個活潑俊俏,潑辣大方的小姑娘在獨占春光,使我們讀后,感到此中有人,呼之欲出。
上一篇:李中《落花》詠雜花落花惜花詩賞析
下一篇:宋祁《落花二首(其一)》詠雜花落花惜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