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滿江紅乙卯詠海棠》詠海棠詩鑒賞
李曾伯
才過新正,能幾日、海棠開了。將謂是、睡猶未足,嫣然何笑。一片殷紅新錦樣,天機知費春多少。更芳期、不待燕黃昏,鶯清曉?;ㄅf說,南昌好; 花宜占,東風早。想香霏地近,融和偏巧。佳句流傳千古在,石湖不見坡翁老。倩何人、寄驛報家山,教知道。
在大自然的百花園里,海棠花素以嬌媚著稱,尤其美妙動人之處,就在于她含苞待放之時,其色澤鮮紅艷麗,有如少女含羞的紅暈,嬌嬈而嫵媚?!澳菈旱谷悍?,天賦與、十分秾艷”(劉克荘《滿江紅·海棠》)的芳姿神韻,足以使人艷羨大自然的藝術美,驚嘆造物主的神工。李曾伯《滿江紅·乙卯詠海棠》這首詞,縱情贊頌了海棠花的華貴芳姿,抒發了詞人賞花時的愉悅心情,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追求心理。
詞的首句先點明了海棠開放的時間:正月新春剛一過,用不了幾天,她就綻開新蕾,笑容可掬地呈現在人們面前。緊接著,“將謂是、睡猶未足,嫣然何笑”一句,把海棠千嬌百媚的姿態,描繪得維妙維肖。在我們面前出現的簡直就是那天生麗質、云鬢花顏、貌美無雙的楊玉環,她亭亭玉立,含情脈脈,嫣然一笑地向我們走來。面對此情此景,不禁使我們聯想到蘇東坡詠海棠的兩首詩。一首為《海棠》:“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據宋釋惠洪撰《冷齋夜話》卷一引《太真外傳》曰:上皇登沉香亭,詔太真妃子,妃子時卯睡未醒,命力士從侍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上皇笑曰:“豈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唐玄宗把楊貴妃比作海棠,以花喻人,蘇軾把海棠比作醉楊妃,以人喻花。李曾伯借鑒蘇詩,同樣把海棠比作睡猶未足的醉楊妃。“嫣然何笑”,也是從蘇軾的詠海棠詩中受到的啟示。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一詩開頭曾寫道:“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李詞承前句“睡猶未足”,引出“嫣然何笑”,這一“猶”一“何”,就更加點染了海棠裊娜嬌艷可愛之狀,仿佛把人們帶進了那意境深邃的幽美去處。接下來,“一片殷紅新錦樣,天機知費春多少”兩句,描繪了海棠的色彩光艷,詞人贊嘆道,海棠這華美的盛裝,錦緞般的芳容,真不知要大自然花費多少靈機和心血才能造就得出。隨之,點明海棠開放的花時雖早,然而花期有限,她等不到春燕來歸、黃鶯啼囀的季節,就將凋謝,從而更反襯了海棠之名貴。詞人一面讓人們不要輕易錯過大好時機,飽覽其嬌艷的芳容,分享她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美好情趣,一面也為其短暫的花期,深表婉惜之情。
詞的過片“花舊說,南昌好;花宜占,東風早”幾句,強調指出海棠花生長在最有名氣的地點,和她盛開的最適宜的時間。海棠患無香,而昌南(指舊時四川境內的昌州府,現大足、榮昌一帶)的海棠卻濃香撲鼻,那里有“海棠香國”之美稱,蘇軾的家鄉眉山也在這一地區?!跋胂泠亟诤推?。佳句流傳千古在,石湖不見坡翁老”四句,著重聯想了蘇軾、范成大兩位詩人詠海棠的千古不朽佳句,進而豐富了這首詞的內容,深化了意境。四川大足縣有處香霏堂,是因蘇軾“香霧空蒙月轉廊”這一名句而得名。據說,香霏堂前有一老樹,重趺疊萼,每花或二十多葉,花氣濃郁,余不能及。 李曾伯曾任過四川宣撫使,從詞的內容看來,此詞大抵作于四川任所。詞中“想香霏地近,融和偏巧,”正說明詞人距離香霏堂這個地方很近,而這一帶又是開一代詞風的蘇軾以及范石湖兩位前輩曾經生活、任職過的地方,如今,重溫他們流傳千古的詠贊海棠的佳句,令人油然而生思慕緬懷之情。此時,詞人已無法按捺一顆激動的心,馬上想到趕快請人把欣賞海棠花的動人消息,傳送給家鄉,讓親人們同自己一起共享賞花之樂?!百缓稳?,寄驛報家山,教知道”這一結尾,把對海棠的贊美之情推向高潮,從而深深感染著每一位讀者,為海棠花之清麗、艷美而傾倒。
這首詞在寫法上生動地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段,用典也較多。全詞意境高起,想象豐富,也如海棠一樣絢麗多姿,鮮艷奪目,使人們讀起來不能不馳騁情思,浮想聯翩,增添無限美感。
上一篇:吳文英《宴清都連理海棠》詠海棠詩賞析
下一篇:李萊老《西江月海棠》詠海棠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