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薔薇·詠薔薇詩》詠薔薇詩鑒賞
鮑泉
經植宜春館,霍靡上蘭宮。
片舒猶帶紫,半卷未全紅。
葉疏難蔽日,花密易傷風。
佳麗新妝罷,含笑折芳叢。
鮑泉為梁元帝時官吏與詩人,曾為梁元帝侍臣。梁元帝喜愛薔薇花,在竹林堂中栽培天下名種,如康家四出薔薇、白馬寺黑薔薇、長沙千葉薔薇等。薔薇花葉相連,枝條比并,繁花似錦,芳香宜人。鮑泉的這篇詠薔薇花詩,恐就是為贊頌梁元帝竹林堂中的諸名種薔薇花而作。這篇詩通篇利用賦的方法,描繪出經人工精心栽培的薔薇開花的姿色,使人仿佛置身于薔薇花的美麗王國中,讀之,使人情懷怡悅。
詩的開頭兩句勾勒出一個薔薇花的王國。“經植宜春館,霍靡上蘭宮”。從豪華壯麗的宮殿到接待權貴政客、文學侍臣的館舍,薔薇花滿院,清風襲來,隨風俯仰。柔條綠葉,淺深紅紫,綻露花苞,艷美宜人。這兩句詩是以賦的互文見義的句法,強調宮館遍植薔薇花,加倍地表現了主人喜愛薔薇花之情。
三、四兩句細膩地描寫薔薇花的姿色。“片舒猶帶紫,半卷未全紅”,有的花瓣剛剛舒展,還帶著紫色,有的花片半開半卷,還未全現鮮紅姿容。這里寫出了薔薇花還未全開放的容色。這兩句,是全詩描寫的重點。薔薇花那剛剛綻露美容之景,朵朵爭艷之貌,給人以無限美感。更值得贊譽的是作者體察入微,描寫層次明晰,動態逼真。紫紅之分,舒卷之態,令人神往。齊代詩人謝 寫薔薇花開;“發萼初攢紫,余采尚霏紅”,唐代詩人劉禹錫寫薔薇花開:“似錦如霞色,連春接夏開,波紅分影入,風好帶香來”,“明麗隔塵埃,似著胭脂染”,宋僧人也寫薔薇花開:“紫透紅殷態度陳”,“羞殺黃金屋里人”。詩人們審視薔薇花的焦點、審美情趣、狀寫剛剛綻露花苞伸卷不一的花片、映日紅紫的不同顏色,以及所傳達出的審美愉悅感,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既有體物入微,又有審美創造,不僅給人艷麗嶄新的美感,而且還給人以動態的美感。
五、六兩句寫日照下的薔薇花,抒發感慨。“葉疏難蔽日,花密易傷風”。花美要靠眾多綠葉相扶,如果葉疏少,紅花在強烈的陽光下,沒有綠葉遮擋,孤立不美,生命不會久長。花太密而不透風,容易傷風。這兩句是借花喻理。表面上是說花的栽培管理的道理,實際上是暗喻治國從政的道理。君臣如紅花與綠葉,相互為用,不能不要臣下;更要君臣上下,聲氣相通,不能患傷風堵塞之癥,以損傷君王與國家。這種寫法,無乃是晉、宋時代借詩談玄的余波罷。鮑泉雖受梁元帝蕭繹的寵信,但目睹侯景之亂,宗室子弟相互殘殺,大臣隨之誅連,不能不有所感,因而借機委婉托出這種潛意識,是合乎比興之道的。
最后兩句以佳人采擇薔薇花插戴作結。“佳麗新妝罷,含笑折芳叢。”美人剛剛梳妝打扮完畢,滿面春風,笑入薔薇花群,伸手采折。美人新妝,又折花插戴,相映相襯,是花是人,花美人更美。唐白居易作縣尉時,曾詠薔薇花:“少府無妻春寂寞,花開將爾當夫人。”以薔薇花為美人,愛之如朝夕同床共枕的妻子。宋人高應冕也寫出“美人芳樹下,笑語生薔薇”的詩句。梁元帝《看摘薔薇》云:“墻高攀不及,花新摘未舒。莫疑插鬢少,分人猶有余。”由此可見,人們對美的追求是無限的,而薔薇花又作為美的象征。“佳麗新妝罷”,會想象出是多么美麗動人,然而還不能滿足心理上對美的追求,還要插戴新開放的薔薇花,要美上加美。古代詩人用花比喻美人,或用美人比喻花是常用的一種藝術手法,但此詩的作者卻要以花襯美人,又從美人愛薔薇花的心理,再襯托薔薇花美。這正是作者藝術高明之處,詩味淳厚,耐人咀嚼,含不盡詩意于言外。
這首小詩采用了多種藝術手法,描繪出薔薇花的美麗,表現出對薔薇花的無比喜愛之情,同時也美譽了花的主人。
上一篇:謝朓《詠薔薇》詠薔薇詩賞析
下一篇:李群玉《臨水薔薇》詠薔薇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