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一枝花海淀觀桃》詠桃花詩鑒賞
王初桐
裂帛湖邊路,窈窕西句前渡,一番微雨后、亂紅吐。冶葉倡條,相映繁花塢。遠近山無數。看樹底枝梢,翠螺點點齊露。獨自攜樽俎,誰共修蕭譜?粉云芳草外、畫樓暮。舊酒壚邊,空憶閑眉嫵。題詩今在否?恨消息江南,莫問春風朱戶。
海淀位于北京市西郊,為清暢春、圓明、頤和三園所在之處,是著名的風景勝地。王初桐的這首詞記在海淀觀賞桃花時的所見所感,抒寫了因賞花而觸發起的縷縷情思。
詞的起首三句先交代了賞花的地點和時間,緊緊扣住“海淀觀桃”這一詞題。“西句”是海淀域內丹稜沜(沜同泮,半月形的水池)上一石橋名。清孫承澤《天府廣記》載王嘉謨《丹淮記》云:“帝京西十五里為海淀。……其十畝外有大查,鐵鎖纜之,從度行者,度而南則為官道,東入海淀。循沜而西,或南或西,町塍相連,有石梁一,是曰西勾,復潴為小溪。”一場春雨過后,湖畔路邊,西勾橋旁,一樹樹桃花亂紅齊吐,爭嬌斗妍,那窈窕的花枝,錦繡般的花朵,充分顯示著春天的勃勃生機。這幾句是簡筆總寫,以下數句復用繁筆分寫。“冶葉倡條,相映繁花塢”兩句,先描繪了花塢上春桃盛開的喜人景象。雨過天晴,春風和暖,一株株春桃正抽出片片稚嫩的翠葉,伸展著充滿活力的枝條,紅花綠葉,相互映襯,簇簇擁擁,好不繁盛!接下來“遠近山無數”一句,又宕開一筆,將視線透過花叢投向遠遠近近的山巒。單看這一句似乎和觀桃無關,但若將它和“繁花塢”這一特定環境聯系起來看,卻絕非蛇足之筆。這是詞人在小環境外有意設置的大的背景環境,它有效地增強了整幅畫面的層次感和深度感,可以說與陶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筆法同妙。“看樹底枝梢,翠螺點點齊露”兩句,又將視線收回,微觀細察,對桃樹枝條上芽苞齊露的情景做了具體刻畫。至此,桃樹的一枝一葉一花,都活現了于讀者面前了。
過片另意另起,由寫景轉入抒情,由直接賦花轉為直接寫賞花之人。“獨自攜樽俎,誰共修簫譜?“詞人獨自一人,攜帶酒食前來海淀賞花,然而“酒意詩情誰與共”? 這鮮花醇酒、良辰美景,只有一個人慢慢消受了,明媚的春光和詞人孤寂的心理,恰好形成明顯反差。“修簫譜”是清舒位所撰劇曲名,全稱《瓶笙館修簫譜》。緊接著“粉云芳草外、畫樓暮”一句,以景語承情語,含意深婉。“粉云”喻桃花,“畫樓暮”似兼寓懷人之意。至“舊酒壚邊,空憶閑眉嫵”兩句,一種故人難遇的惆悵之情已明顯露出。這兩句上與“修簫譜”一句暗合;《修簫譜》共四折,其一名“卓女當壚”,演卓文君當壚沽酒事。詞的結尾之句,更借典故直抒了佳人不再逢的悵恨。據載唐詩人崔護春日郊游,于桃花掩映中遇一女子倚樹含笑,似屬意焉。次年重來莊上,不見人面,但見桃花,因感念此事,題詩于門扉道:“去歲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詞人在這里上言“空憶”,下言“莫問”,把滿腔無可奈何的幽怨之情表達得深切感人。
這首詞上片賦花,下片寫人,層次清晰。詞人自攜樽俎,前往賞花,因見桃花而念及“人面”,寫景與抒情聯系緊密,朱戶題詩一典的運用,更是花人兼寫,巧妙地揭示了全詞的底蘊,增添了全詞的情韻。
上一篇:吳沐《阮郎歸桃花》詠桃花詩賞析
下一篇:江瑛《東風第一枝白桃花》詠桃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