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芍藥》詠芍藥詩鑒賞
王貞白
芍藥承春寵,何曾羨牡丹。
麥秋能幾日,谷雨只微寒。
妒態風頻起,嬌妝露欲殘。
芙蓉浣紗伴, 長恨隔波瀾。
芍藥花開于暮春直到夏初,此時正是“凡卉與時謝”(柳宗元詩句)的時節。王貞白《芍藥》詩的開頭一句“芍藥承春寵”,說的正是這個意思。百花都已凋謝,艷麗的芍藥,受到春天的特別寵愛,一花獨放,為人間保留了春天的信息。“承春寵”是贊美芍藥的,寫出了芍藥花在時令上的特殊地位,為此才有首聯的第二句詩,“何曾羨牡丹”。本來自古就有“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的說法,可是如果從時令的優勢上看,芍藥也不亞于牡丹。《花鏡》曰;“園林茍植得益,則花之盛,更過于牡丹。”抓住特點,突出優勢,是詩人贊美芍藥時的情心構思。
第二聯的“麥秋”和“谷雨”,指的是農歷三、四月。芍藥花在暮春時節破寒而開,確有“春深霸眾芳”(宋·王十朋《芍藥》)之勢。但好花也不能常開不謝,“能幾日”就表現出了一種“惜春”與“春歸”的感嘆,這是古代詩人詠花時經常流露的一種情緒。
第三聯寫一陣陣的風雨過后,嬌美艷麗的芍藥花開始凋殘了,這種景象扣擊著詩人愛花的心緒。大自然是無私的,但詩人在特定的心態下,認為“風頻起”是大自然的“妒態”。“妒態”一詞,經常用來表達不可言狀的哀怨情懷,在這里是春歸感嘆情緒的深化。“妒花風雨便相催”(南宋·朱淑真《落花》),把花開花謝的自然現象推給“風雨相催”,這同“妒態風頻起,嬌妝露欲殘”是一樣的意思,是詠花詩的寄情手法。
尾聯把感情往回拉了一下,芍藥花雖“欲殘”了,但仍有芙蓉浣紗為伴,這也算是一點慰借。當然,這種慰借相當有限,因為總歸還是“隔波瀾”的。愛惜芍藥的心情經過層層深入的剖露,到此已達到了如古人所說“層深而渾成”(《古今詞論》)的地步。從全詩來看,用同其它花卉相比較的寫法開頭,也用同樣寫法收筆,尾聯與首聯相呼應,結構嚴密,渾然一體。
王貞白《芍藥》詩的主題是惜花。詩人寫芍藥,主要不是從正面寫它如何嬌美艷麗,令人喜愛,而是以個人的主觀感受上用筆。“能幾日”、“只微寒”、“妒態”、“長恨”這些詞語的運用,把愛惜芍藥的心態和花開又花謝而帶來的愁悵情懷,寫得波瀾起伏,步步深入,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量。
從詩歌的美學意義上看,惜花和由此而流露的淡淡哀怨,是健康的情感,是詩人珍惜時光和熱愛生活的表現,是審美素質的組成部分,其積極意義是很明顯的。
上一篇:元稹《紅芍藥》詠芍藥詩賞析
下一篇:張泌《芍藥》詠芍藥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