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雨中海棠分韻得肉字》詠海棠詩鑒賞
鄭守仁
花神泣向胭脂國,淚浥紫綿紅沁肉。
沈香亭北錦屏寒,太真正在華清浴。
這首詩所歌詠的是紫綿海棠。它的特點是枝梗稍堅,而花色重,花瓣多,開花時不見葉。其果實深紅,亦可入藥。作者與一些文人雅士觀賞雨中海棠,飲酒賦詩,相互之間同作雨中海棠這個題目,而各人所分得的韻字不同,作者分得的是入聲屋韻的肉字,又在結(jié)尾句末用入聲沃韻的“浴”字相押。屋與沃韻部字可通押。這種限韻限字的詩是比之自由選韻的詩難作一些。這正是文人們爭奇斗勝的地方,寫不好就成為雕章詞句的文字游戲。不過這篇詩寫得還是很成功的,以比擬與用典相結(jié)合的手法。狀出雨中海棠的絕麗新艷,讓人贊嘆不絕。詩的開端一句,詩人構(gòu)擬海棠花的神國,花神向艷如胭脂的海棠花叢,拂灑著雨露圣水,如哭泣時雙眼流淚不止。古人認為降雨是“天雨哭”,所以說花神泣。古代人認為神造萬物,因而萬物各有司命之神,這里的花神就是主宰花命運之神,而各種花又有自己司命神。胭脂色是海棠花的特征,古代詩人常用胭脂色形容海棠花色。沈立《海棠記》也說海棠花淺絳,外層花瓣如深胭脂。宋人王禹偁《商山海棠》:“胭脂浥淚痕?!边@句詩是以花神泣雨,滋育海棠花王國,暗扣詩題:雨中海棠,具有美的意境,神秘的情趣。雨中海棠花怎樣呢? “淚浥紫綿紅沁肉”。淚水滴滴落在紫綿海棠的胭脂紅色花葉上,沁入了厚茸的花葉里。這是寫雨珠滴落在花葉上的景象,并進一步想象花葉上的晶瑩的水珠已不斷地滲入花葉里。既鋪敘雨中海棠的精神抖擻,新美絕艷的形象,又扣合分韻的“肉”字。三、四兩句以流水對序式即轉(zhuǎn)即收?!吧蛳阃け卞\屏寒,太真政在華清浴”。這是用了一個典故描繪雨中海棠美,表達自己贊美之情。唐明皇登沉香亭,宣召太真妃(楊貴妃,道號太真),太真妃酒醉未醒。由宮女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髩亂釵橫,不能拜見皇帝,明皇笑著說:“豈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以美人醉態(tài)美比海棠花。而此時春寒未去,楊妃還在華清宮溫湯中洗浴。唐明皇每逢冬十月就帶楊妃、諸姨、近臣去驪山華清宮洗浴溫湯,縱欲享樂,到次年春花爛熳時,才回長安宮中。這兩句是以楊妃醉態(tài)美與洗浴之美來刻畫雨中海棠美。既有故實的情趣,又貼切入理。前人寫雨中海棠不乏其人。宋人彭淵材:“雨過溫泉浴妃子”,雖然也以楊妃洗浴比喻海棠著雨,但嫌直露。不如此詩寫的有情韻,它貴在正浴之時。霧雨迷濛,艷絕嬌柔,給人以朦朧艷麗之美,同上句的醉態(tài)美有異曲同工之妙用。至于把海棠比喻為醉態(tài)楊妃,如宋人葉夢得《卜算子》寫海棠?!皨善G醉楊妃。”宋人陳濟翁《踏青游》寫海棠是:“妃子弄妝猶醉?!焙L幕ㄈ鐥铄響B(tài)美,而著雨則更美。
這是一首押入聲韻的七絕。要表現(xiàn)的是雨中海棠之美,而作者卻用常得奇,雖然也用花神、美人比喻海棠花,然而他不落前人窠臼,卻翻新出奇,韻味深厚、含蘊不盡。
上一篇:陳普《邵武泰寧途間—路海棠》詠海棠詩賞析
下一篇:瞿佑《垂絲海棠》詠海棠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