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山路木芙蓉》詠木芙蓉詩鑒賞
崔櫓
不向橫塘泥里栽,兩株晴笑碧巖隈。
枉教絕世深紅色,只向深山僻處開。
萬里王孫應有恨,三年賈傅惜無才。
緣花更嘆人間事,半日江邊悵望迴。
此詩通篇詠山路木芙蓉,由花及人,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激情懷。
首聯點明,此花為山路之上的木芙蓉,不是栽種在橫塘泥中花,說明此花清高而純潔。“橫塘”,是古堤塘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秦淮河南岸,為古代煙柳繁華的游樂之地。此處“橫塘”泛指荷塘。“隈”,是彎曲之處,或角落。“碧巖隈”,指青山腳下的彎曲山路。“兩株晴笑碧巖隈”,此句語言精煉,意境優美,充分表現了木芙蓉的美麗可愛:晴空萬里,艷陽高照,秋高氣爽,山花含笑。在青山綠水之間,有兩株紅艷艷的木芙蓉,帶著芳香,亭亭玉立,笑臉迎接從山路上走來的詩人。其詩情畫意,令人陶醉,有力地渲染了芙蓉花美麗動人。其中“晴笑”二字尤為精妙,確是畫龍點睛的傳神筆墨。
頷聯“枉教絕世深紅色,只向深山僻處開”。盛贊花色絕世之美,并對花開僻處深表惋惜。木芙蓉花一般為白色或淡紅色,而這兩株山路上的木芙蓉卻開深紅色花,真是超群拔俗,具有絕世之奇美。如果此花開在京都鬧市,定然珍貴無比,倍受賞識。但此花卻開在深山僻野,人跡罕至,無人賞識,確是徒具絕世之色了。“枉教”二字包含作者無限嘆惋之情,用之極切。
頸聯由花事轉向人事,直抒懷抱,大有憤慨不平之意。“王孫”,是古代貴族子弟的通稱,此處為詩人自謂。王孫本應在朝為官,然而卻被冷落在萬里之外,自然會有憤慨不平之情。賈傅,是賈誼,為西漢杰出的青年政治家和文學家。少有不羈之才,后為公卿嫉妒排擠,貶為長沙王太傅,故稱賈傅。“三年賈傅惜無才”,意為賈誼被貶,做三年長沙王太傅,其原因是他沒有才華,令人可惜。眾所周知,可惜的不是賈誼無才,而是執政者有眼無珠,不能任用賢才。此句顯然是反語。詩人以賈誼自況,是自信才高;以反語出之,更有力地表達了他懷才不遇的激憤情緒。
尾聯點破題旨,因花事而感嘆人事,抒發了無限悵惘之情。“緣花更嘆人間事”,因前面寫得具體,故此句比較概括含蓄。所謂“花事”即花有絕世之色而處深山僻野,不得賞識。所謂“人事”,即人有絕世之才而被冷落在萬里之外,不得重用。這是極不合理的社會現象,是朝政昏暗的表現。“半日江邊悵望迴”,通過描寫人物舉動行為來表達感情。因作者有懷才不遇之悲,壯志難申之苦,他徘徊在江邊,眼望芙蓉花,嘆花自嘆,惜花自惜,沉思良久,半日之后,方懷著悵惘的心情回到家中。這里詩人塑造了一個苦悶、深思的自我形象,比直抒胸臆更為含蓄有味。
此詩節奏明快,語言流暢。平仄、對仗、押韻均含聲律,是一首典型的富有晚唐風味的七律。
上一篇:李德裕《重臺芙蓉》詠木芙蓉詩賞析
下一篇:黃滔《木芙蓉三首》詠木芙蓉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