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茉莉》詠茉莉花詩鑒賞
江梅去去木樨晚,芝草石榴刺人眼。
茉莉獨立幽更佳,龍涎避香雪避花。
朝來無熱夜涼甚,急走山童問花信。
一枝帶雨折來歸,走送詩人覓好詩。
這首吟詠茉莉的詩作,雖是描寫茉莉,但卻很少對茉莉的正面刻畫,而是更多間接地、借助于一些靜的景物、動的人物來喧染茉莉的風姿和人們對它的情感。
“江梅去去木樨晚,芝草石榴刺人眼”,其中,“去去”,越離越遠;“木樨”,桂花的別稱;“芝草”,香草名。整聯的意思是說,江梅早已花落,桂花還未開放,芝蘭、石榴艷麗耀眼。第三、四句“茉莉獨立幽更佳,龍涎避香雪避花”中,“龍涎”,香名。“雪”,借指白色。這一聯的意思是,龍涎害怕與茉莉比香氣,白雪害怕與茉莉比潔白。以上四句,都是用來反襯茉莉的幽雅、清芳,這是靜的襯托。
第五、六句,“走”,疾趨,跑。“信”,消息。“朝來無熱夜涼甚”,一般來講,大凡有一些生活常識的人都知道,在炎熱的夏季,白天不熱晚上又很涼,很可能是下了一場雨。而每一場雨,都會使季節往前推進一步,表現在花的生活中,則花就會由未開而怒放。經驗豐富的小山童自然深諳此理,所以他才急急地去訪問花期:是還在含苞,還是已經怒放?結果是“一枝帶雨折來歸,走送詩人覓好詩”。山童“急走”、“走送”的舉動,不但反映了山童對花、對詩的熱愛,也反映了詩人對茉莉花的酷愛。這四句是動的描畫。
茉莉,又名抹麗,意謂其能掩眾芳也。夏秋開花,冰姿玉蕊,清香沁人。如果正面寫去,則無論其香,還是其色,都難脫俗套。這首詩的顯著特點就在于,作者獨辟蹊徑,吟詠茉莉,卻只在第三句一筆帶過,其余皆以它物來反襯茉莉的幽姿與品格。動靜描寫結合,靜的景物因動的人物的襯托而不呆板,動的人物因靜的景物的鋪墊而有根基,兩者相得益彰。
詩中的遣詞很有誠齋體的特色,尤其“走”字的重復出現,表面上看似拙呆、質樸,實則于拙樸中更見其情真意切。
上一篇:田玉燕《臨江仙茉莉》詠茉莉花詩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小重山(茉莉)》詠茉莉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