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點絳唇異香牡丹》詠牡丹詩鑒賞
王十朋
庭院深深,異香一片來天上。傲春遲放,百卉皆推讓。憶昔西都,姚魏聲名旺,堪惆悵。醉翁何往,誰與花標榜。
唐宋詩人、詞人有的把牡丹的地位抬得很高,認為牡丹是“國色”,非其他花卉可比。但是有的卻認為它不及桃李:“曷若東園桃與李,果成無語自成陰”(王叡《牡丹》)。王十朋這首歌詠牡丹的詞作則自有獨到之處,在這里牡丹又是一番風韻。
詞的開頭兩句“庭院深深,異香一片來天上”著重描寫牡丹“身價”之貴,芳香之奇。前一句描寫它的所處之地,從而顯示其貴。后一句描寫它的芳香奇異不凡。菊花一般是“籬下”或“欄邊”,桃李不是“東園”就是墻邊,其待遇與牡丹相比就差多了:它開在庭院之內,而且是深深的庭院,這就可見人們珍視的程度了,從而也就可見牡丹花之嬌貴了。在唐代有時怕日曬甚至專為牡丹花遮陽,如白居易詩中所寫:“共愁日照芳難住,仍張帷幕垂陰涼”(《牡丹芳》)。這種待遇實在太高了。所以人稱“牡丹,花中之富貴者也”(周敦頤《愛蓮說》)。再說牡丹之香,詞人用“異”字來形容,即它的香十分特殊。怎么個特殊法呢?首先,其香極為濃烈,因此是“一片”,周圍的空氣中幾乎都充滿了它的芳香。因此唐人白居易早就說它“當風不解蘭麝囊”(《牡丹芳》),宋人曾覿說它“香風搖蕩”(《滿庭芳·賞牡丹》),都是言其香氣濃烈。那這么濃烈的香氣從何而來呢? 詞人夸張地說“來天上”,不是來自人世間,從而進一步表現出牡丹花香之“異”。這句詞是從唐代詩人李山甫的詩中化來的,李山甫在《牡丹》一詩中有這樣的句子:“數苞仙艷火中出,一片異香天上來”,這就是王十朋“異香”句的淵源,不過是化用得不留多少痕跡罷了。此處用來形容國色天香的牡丹倒也十分得體。
三、四兩句:“傲春遲放,百卉皆推讓”點明牡丹開花的時節,但著重描寫牡丹香美自傲、壓倒群芳的特點。牡丹開花一般是在春末或夏初,比較其他春花它開放較晚,所以詞人便在這上作起文章來了:用了個“傲”字,意思是牡丹對司春之神有些狂傲,自恃芳香,故意遲遲不開,偏要等到春末才露出芳容,這就把牡丹花寫得有了靈性,活脫脫如同一個自恃嬌美、高傲不羈的絕代佳人,實在新穎別致。不過牡丹不開則已,盛開之時“百卉皆推讓”,其他花卉誰也不敢同它比美。正象唐代詩人徐凝在《開元寺牡丹》一詩中所描寫的那樣:“虛生芍藥徒勞妒,羞殺玫瑰不敢開?!贝颂幵~人的筆法也很特別:用百卉推讓來突出牡丹之美?!巴谱尅贝颂幖促e服之意。牡丹盛開之時桃梨杏李一般花期早過,在詞人的眼里,這是讓位于牡丹,不敢與它比美,而與牡丹大致同時開花的芍藥、玫瑰等花其色香又不比牡丹,所以詞人說“推讓”,意思是它們也甘愿推牡丹為花中之王??傊?,百卉千花都對牡丹賓服,不能與它斗艷爭奇。
詞的下片重在憶舊。開頭兩句就寫道:“憶昔西都,姚魏聲名旺。”這是回想當年西都洛陽牡丹花的盛況。宋代洛陽牡丹最盛,歐陽修在《洛陽牡丹圖》一詩中寫道:“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碑敃r最為有名的牡丹是什么品種呢?詞人在這里說了“姚魏聲名旺”?!耙ξ骸奔匆S魏紫,這是當時兩種名貴牡丹的別名。姚黃為千葉黃花,出于姚氏民家。魏紫為千葉肉紅花,出于魏仁溥家,當時姚黃魏紫為花王和花后。姚黃開時直徑可達一尺多,觀賞的人擠到站在墻頭上、甚至立在人肩上的程度。魏紫甚至看一次要付十幾個銅錢,可見其聲名之“旺”。因此當時人歐陽修在詩中就寫道:“當時絕品可數者,魏紅窈窕姚黃妃”(《洛陽牡丹圖》)。
接下去詞人的目光回到眼前,覺得牡丹的待遇今不如昔,實在是“堪惆悵”了。南宋偏安江南一隅,守著半壁河山,而且江南牡丹不盛,當年牡丹花“最宜”之地洛陽已為金人所占,所以在江南再也不會象從前那樣有“牡丹熱”了。因此詞的最后兩句情緒傷感:“醉翁何往,誰與花標榜。”宋代文學家歐陽修自號醉翁。他自己在《醉翁亭記》中這樣寫道:“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而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則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醉翁也?!痹~人為何會想到歐陽修呢? 因為歐陽修不僅自己甚愛牡丹,而且還極力歌詠牡丹,不僅專門寫過《洛陽牡丹圖》一詩,而且還專門為“姚黃魏紫”標榜過,他在《謝觀文王尚書惠西京牡丹》一詩中寫道:“我時年才二十余,每到花時如蛺蝶,姚黃魏紫腰帶鞓,潑墨齊頭藏綠葉,鶴翎添色又其次,此外雖妍猶婢妾?!闭J為唯有姚黃魏紫最為美艷,其他雖美也只能做這花王花后的婢妾,可是現在歐陽修哪里去了呢?他去逝之后,現在還有誰為牡丹花標榜呢?
這首詞有自己的特色。從立意上看,詞人在劉禹錫稱牡丹為“國色”和李山甫“異香”的基礎上,又寫出牡丹的“傲”氣,突出了它的富貴之態,標新立異,不落俗套。同時,本詞在狀物上也有可稱道之處:他用擬人化手法寫牡丹之“傲”、寫百卉對牡丹賓服“推讓”,活靈活現。因此,讀過此詞,確實覺得句新意美。
上一篇:楊軒《牡丹》詠牡丹詩賞析
下一篇:曹勛《金盞倒垂蓮牡丹》詠牡丹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