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玫瑰》詠玫瑰詩鑒賞
唐彥謙
麝炷騰清燎,鮫紗覆綠蒙。
宮妝臨曉日,錦緞落東風。
無力春煙里,多愁暮雨中。
不知何事意,深淺兩般紅。
詠花詩都是詠物詩。蘇軾詠花,主張“似花還似非花”,這就是說,既要寫物的形態,更要寫物的精神,二者兼備才是好詩。唐彥謙《玫瑰》詩,在這兩方面還是頗為典型的。
首句就說帶有香氣的火苗升騰起來了,以此比喻玫瑰花有著濃郁的香味,沁人肺腑,令人喜愛。味香確是玫瑰花的一大特質,有的詩人甚至用“國杳”來贊美,可見玫瑰花香是上品。
第二句用典。 《述異記》卷上:“南海出鮫綃紗,室(指鮫人)潛織,一名龍紗。其價百余金,以為服,入水不濡。”鮫人所織的薄紗蓋在綠色的蒙物上,這是用來贊美綠葉的。
第三句寫花,從靜態落筆, 用早晨梳妝已畢的美女形容其艷麗無比。
第四句還是寫花,從動態落筆,說花就象落在東風之中的華麗絲織品,被風一吹,輕輕地飄動。
以上四句著重在寫玫瑰花的外部形態美,反復用筆,工于刻畫,花的總體形象,已經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五句寫玫瑰花輕柔嬌媚的姿態,“無力春煙”是擬人化手法,即春煙無力。
第六句寫玫瑰花因在黃昏時刻經受風雨花瓣即將凋謝時的愁苦情緒,“多愁暮雨”也是擬人化手法,即在暮雨中多愁。
第七、八句用古人說的“突接”法收束全詩。“不知何事意,深淺兩般紅”,不知是什么原因,花有深紅色的,也有淺紅色的。前六句從不同方面具體地寫出了玫瑰花香氣濃烈、形態秀美等特征,繼而用“不知何事意”句,突接“深淺兩般紅”這一層意思,引人思索,在藝術表現上很有特色。
這首詩從審美體驗的具體過程來看,是完整的,也是細膩的。美感體驗是從直觀開始的,詩人著重地寫了玫瑰的外部形態美,但并沒有粘帶于這樣的描寫,而是進一步地寫出了神態美,寫出了特質和精神,把玫瑰花人格化、個性化了,詩人的情感得到了自然的流露。
上一篇:盧綸《奉和李舍人昆季詠玫瑰花寄贈徐侍郎》詠玫瑰詩賞析
下一篇:徐夤《司直巡官無諸移到玫瑰花》詠玫瑰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