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慶清朝慢》詠牡丹詩鑒賞
李清照
禁幄低張,彤闌巧護,就中獨占殘春。容華淡竚,綽約俱見天真。待得群花過后, 一番風露曉妝新。嬌嬈艷態, 妒風笑月, 長殢東君。東城邊,南陌上,正日烘池館,競走香輪。綺筵散日,誰人可繼芳塵? 更好明光宮殿,幾枝先近日邊勻。金尊倒,拚了盡燭,不管黃昏。
這是一首詠花詞。所詠的是什么花,有人認為是芍藥,我認為按前三句,可確定為牡丹。作品描繪了牡丹美麗可愛的姿態,流露出詞人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慕之情。
上片主要是寫景,表現了牡丹可愛的姿容,反映了它在人們心目中的尊榮地位。
詞一開篇就出語不凡,作者用整齊對偶的句子,為全詞烘托出一種典雅富麗的氣氛。作者是從牡丹的華貴入手鋪展全篇的。“禁幄低張,彤闌巧護”,“低張”、“巧護”,使人們對牡丹愛護之情油然而生。“就中獨占殘春’,一個“獨”字見牡丹之地位,看出她是百花叢中最鮮艷,眾香國里最壯觀的名花。接著筆鋒一轉,直接刻畫牡丹的形象:“容華淡竚,綽約俱見天真。”詞人用“淡佇”、“綽約”,形容牡丹的可愛,說牡丹的美麗天質象姑射山中的仙女一樣,同時也充分顯示了白牡丹淡雅高貴的氣質。“待得群花過后,一番風露曉妝新。”等到百花敗落后,經過風拂露洗,牡丹就象剛扮晨妝的麗人一樣。這句仍是寫牡丹的美麗姿容。以上是寫白牡丹。
“妖嬈艷態,妒風笑月,長殢東君”,這三句轉向了對紅牡丹的描寫。紅牡丹象雍容華貴恃其傾國美色而驕傲得無所顧忌的女子,她戲弄風月,常常向太陽神撒嬌,不讓離去,這就十分生動地描寫了她嬌艷華富的姿態。
牡丹有多種顏色,這里詞人只選用了紅白兩種顏色,加以鮮明對比,從而顯示出不同的風姿。但“淡妝濃抹總相宜”,同樣被人們所喜愛。
下片通過賞牡丹的場面描寫,表現了人們對牡丹的酷愛。
先寫人們驅車出城觀賞的情景。宋時,每逢三月十五日,人們都要蜂擁出城,觀看牡丹。“東城邊,南陌上,”是說范圍之廣。正象白居易《買花》詩中所說:“帝城春日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接著詞人又用“正日烘池館,競走香輪”兩句,概括了這種熱鬧場面。“烘”字是點睛之筆,渲染了一種喜氣洋洋的氣氛,使人不僅想到陽光之暖,還會想到園林之勝、池閣之美。“香輪”二字也用得極妙。作者用夸張的手法,寫出了牡丹散發的香氣,把車架都染香了。花市上人群熙熙攘攘,車架來來往往,充分表現了花市之盛,賞客之多,今年勝過往年。
“綺筵散日,誰人可繼芳塵”,作者又寫了宴席已罷,人們紛紛歸家的情景。三月十五日這天,人們都“以不耽玩為恥”,花市散去,已是黃昏時分,然而人們似乎仍沒有盡興。“更好明光宮殿,幾枝先近日邊勻,”這正好為余興未盡的人們提供了秉燭夜游的理想場所。“明光宮殿”,是指當時宮廷中賞牡丹的所在。“幾枝先近日邊勻”,由于牡丹的品種不同,因而她們開的時間也不盡相同,所以宮內只有不多的幾枝先開了。上片作者從花的顏色講牡丹的嬌媚艷麗,這里作者又從花的品種極力加以描寫。“金尊倒,拼了盡燭,不管黃昏”,這三句是說,雖然在秉燭夜游的宴席上,人們都醉意朦朧,但不管席上蠟燭已經燒盡,也不管已是日落黃昏時分,大家還在盡興玩賞。這種因賞牡丹而極度歡樂的情景躍然紙上。
讀到這里,人們不禁要問,詞人為什么如此贊頌牡丹? 原來牡丹的品格與詞人的性格有許多相同之處。牡丹在冰封大地時,蘊孕著生機,春風吹來時,把美麗帶給人間,這也正是詞人所希冀的。
上一篇:沈遼《奉陪穎叔賦欽院牡丹》詠牡丹詩賞析
下一篇:陳與義《牡丹》詠牡丹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