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凌霄》詠凌霄詩鑒賞
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標。
偶依一棵樹,遂抽百尺條。
托根附樹身,開花寄樹梢。
自謂得其勢,無因有動搖。
一旦樹摧倒,獨立暫飄飄。
疾風從東起,吹折不終朝。
朝為拂云花,暮為委地樵。
寄言立身者,勿學柔弱苗。
《凌霄》選自《有木詩八首》。
《有木詩八首》是白居易借樹言理的組詩,是他在讀《漢書·列傳》之后有感而作的。他對于西漢的某些“附離權勢、隨之覆亡”的人,通過詠“木”詩加以諷刺,自謂“不獨諷前人”,也為了“儆后代”。
凌霄,又名紫葳,蔓生木本,其莖枝攀附他物而上長,樹有多高,即攀多高。夏秋開花,先黃色后橙紅,著于樹梢,美觀可愛。凌霄的這種生長特點曾被人用來借題發揮,有人認為它依勢張狂,有人認為它勇于攀登。郭沫若同志在《百花齊放》中則把它寫成登高而不居功,不忘所攀附大樹的功勞,賦予它謙虛謹慎的品行。作品立意不同,各有特色。下面我們看看白居易這首詩是怎么寫的。
與作者新樂府詩一樣,這首詩“篇首標其目”,第一句便說:有一種樹木名字叫凌霄。接著如實地敘述:它“擢秀非孤標”。“擢(zhuo)秀”,即滋長枝條,發育長大的意思。“孤標”,指非常突出。即是說:凌霄這種樹木本來長得并不高大突出。然后便轉入正意,寫它:“偶依一棵樹,遂抽百盡條。托根附樹身,開花寄樹梢。”以上四句寫出它依附別樹,攀緣生長,開花于別樹之頂的常態。“抽”是指從主干上分生出枝條來,“百尺”極言枝條之長。
“自謂得其勢,無因有動搖”這兩句寫凌霄的盲目自得的心理。“得其勢”,即得勢,“無因”是說沒有什么力量。凌霄自以為有大樹作依靠,穩如泰山,沒有什么力量可搖動它。
“一旦樹摧倒,獨立暫飄飄。疾風從東起,吹折不終朝,”四句把事物推向極端,寫凌霄的遭遇,從而鞭撻凌霄原來那盲目自得的心理。詩人說:一旦大樹被推毀了,凌霄在飄搖動蕩中還可以獨自維持短暫的時間;可是猛烈的東風一吹,不到一個早上就把它吹折了。“終朝”,完整的一個早上。
這樣,凌霄就“朝為拂云花,暮為委地樵”了。“拂云花”,指攀附于大樹頂端開花,高可觸云。“拂”,即摸的意思。“委地樵”即頹棄在地上的柴木。
最后,詩人“卒章顯其志”,言簡意賅地儆誡說:“寄言立身者,勿學柔弱苗。”原來詩人寫凌霄的遭遇,是為了告誡人們:為人立身必須堅強自立,不可柔弱依仗他人,更不可依勢自大,方免遭到覆亡。
這首詩借樹言理,從凌霄的不能自我樹立的角度落筆,有板有眼地敘述它的榮枯過程,以諷刺那些“附離權勢、隨之覆亡”的人,并在詩末寄意儆誡后代,寫得樹木生色,情理清通。詩的語言通俗如話,屬于作者新樂府詩那一類風格。在唐宋詠物詩中,這是自成一格的作品。
這首詩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教育過不少有志立業之士。著名國畫家傅抱石就曾背誦此詩,并以之教子,說“莫學凌霄,靠別人去炫耀自己……”。今天,我們把它當作一首詠物詩來欣賞的時候,也依然可以從中得到思想教育。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曾肇《凌霄》詠凌霄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