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念奴嬌木樨》詠桂花詩鑒賞
向滈
霜威凄緊,政悲風搖落,千山群木。十里清香方盛賞,巖桂嬌黃姹綠。九畹衰叢,東籬落蕊,到此成粗俗。孤標高遠,淡然還媚幽獨。憔悴詩老多情,問佳人底事,幽居空谷。日暮天寒垂翠袖,愁倚蕭蕭修竹。林下神情,月邊風露,不向雕欄曲。殷勤唯有,篆煙留得余馥。
上片開頭三句,點明時令。政,正也。這是秋天,霜撲大地,西風搖落千山樹木,一片凄涼。但恰恰在這時,山巖上木樨花卻仍然開著嬌艷的黃花,枝葉繁茂。木樨即桂花,又名丹桂、菌桂、巖桂、九里香,秋季開花,花香濃郁。所以說“十里清香方盛賞”。“九畹衰叢”,指蘭花,屈原《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蘭花此時已衰歇;“東籬落蕊”指菊,陶淵明《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菊花此時也亦零落;因此詞人說:“到此成粗俗”。與清香濃烈、可為盛賞的桂花比起來,在這秋天萬物飄零衰敗的季節(jié)里,衰蘭殘菊都一樣地成為粗俗之物了。而唯有不懼霜威悲風的桂花,才讓人更為看重。所以詞人稱贊道:“孤標高格,淡然還媚幽獨”,只有桂花,幽獨地放出濃香,不與眾物同淪,也正因此,見出高格。詞人的贊嘆是真誠的,在對比之中突出了桂花的清標高格,讓人更覺它的可貴。
詞的下片,更進一步具體寫桂花的“高格”。但寫法上卻有很大變化。他自花而入人,由人而寫花,借寫“佳人”的風神,來突出桂花的品格,同時也暗寓自己的情愫。紛總離合,亦人亦花,頗有意味。下片開頭,“問佳人底事,幽居空谷”,既承上而來,顯然“佳人”與桂花為一,問佳人亦即問桂花,為寫花之品格作一自然過渡,亦為由寫花轉而寫佳人,由寫佳人而寓意寫花這一轉折作了交待。下面兩句,化用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詩意,寫出了“佳人”幽獨清高的風情神姿,而這其實就是寫桂花不與衰蘭殘菊同倫而獨標高格的寫照,突出了桂花那種孤高、幽獨的神情。“林下神情”三句乃是承上而來,是對“佳人”情神狀態(tài)、亦即桂花的獨標高格的具體化。“佳人”寧仕林下,受月邊風露,亦決不向往雕欄玉砌,樓閣亭臺。“雕欄”,雕花的欄桿,富貴人家常有,此處指世俗風塵。“佳人”寧幽居空谷,不向俗世,亦即寫出桂花寧在山間獨放幽香而不愿被移入人家的亭園中去。最后兩句,又由寫人而轉到寫花,寫桂花的環(huán)境,只有淡淡的煙霧殷勤相恤,留下縷縷香氣。篆煙,形容煙象篆文一樣,縷縷交錯盤結。這是扣緊幽獨兩字,為全篇作結。值得注意的是,詞人在下片里借人寫花,亦人亦花,還有個人的情感在。“憔悴詩老多情”一句,點明詞人對桂花獨在空谷頗有感觸,因此他的一問,就有自己對人生和生活的體會在內。他寫花的品格而借佳人,寫佳人又流露了深深的贊賞情調,隱約但有意地表達了他自己對不與世俗同流,保持孤標高格的人生態(tài)度的贊賞,這證明作者在個人品格修養(yǎng)上對世俗那一套是頗有看法,他自己就追求出世的標格。因此,他對桂花的詠嘆,并借佳人稱頌那種幽獨情懷,就不是偶然的了。
任何詩人詞人,他們都不會無緣無故地寫物,觸物而起情,詠物之中必有感受在,只不過有隱有顯而已。本詞融情於物,借物言情,情物為一,在藝術上頗有一些值得借鑒的地方。
上一篇:李德裕《紅桂樹》詠桂花詩賞析
下一篇:范成大《次韻馬少伊木犀》詠桂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