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梅花》詠梅花詩鑒賞
左緯
幾度尋春信,空歸及暮鴉。
試搖枝上雪,恐有夜來花。
望月穿深塢,迎風立淺沙。
若同桃李發,誰肯到山家。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題曰詠梅花,但未對梅花作精美刻畫。把筆墨集中在對審美主體的探梅活動的敘述,以情襯梅,別開生面。
開端兩句總述探梅行動。多次探尋春的信息,從早到晚,伴隨歸巢的暮鴉而歸家,但都失望了。這兩句詩寫出時間、地點,從尋春信可知春即將來臨,或值臘末。從暮鴉一詞又了解是在山野間。幾度表現詩人的希望與熱情,空歸,刻畫出多次失望之情。幾度與空歸相聯結,多次探尋,多次空歸;希望與失望,多次反復。但仍懷信心,不斷地去探尋。什么物征能代表春信呢!人們熟知只有梅雪迎春。梅花性耐寒,在臘月開放,迎來了春的到來。梅是春信的代表,尋春信就是尋梅的開花。暗扣詩題,托出愛梅之情;表現詩人在嚴冬封鎖之中,對美好春天的渴望與追求。
三、四兩句分寫白日探梅活動。每次都是立在梅樹下仔細觀察,靜候梅苞破蕊,直到落日烏鴉歸巢。悻悻歸來,夢中猶記。因此每次試探地搖動梅枝上雪掛,恐怕有的是夜間開花,未及見到。從這個細節中透示出詩人探梅尋春的急切之情,觀察之細致。試搖與恐有,刻畫精細,謹慎小心,恐有遺漏,希望交織著失望,糾纏難結。如思戀人,懸掛于心。
五、六兩句再寫月下探梅。由白晝至月夜探梅,詩意深入,剖情逾細。月光灑滿人間,穿深塢(山窈),迎寒風,站立在山汐岸邊的淺白沙上。靜靜地觀察著梅蕊的含苞欲放。從穿深塢到立淺沙,山路崎嶇,高低不平,表現出不畏艱險的精神;從望月與迎風,寄希望于月與風,送來梅花怒放。人物形象的動態與靜態的描寫,刻畫出其尋春信,探梅花的急切之情,甚而廢寢忘餐。晝夜思戀,靜候樹下,急如星火。
上面六句寫盡探梅之情。雖未及言梅花怒放,但已在不言之中。結尾轉筆寫感慨,陡轉急收。梅花如同桃、李一齊開花,那還有誰到山村農家來訪野梅呢! 梅花可貴之處在于它抗霜雪,冰清玉潔,清香宜人。開在百花之先而又不同百花爭春。因此它象征著君子的高風亮節。桃李花仲春開放,花色艷麗,但無清香。人們雖也觀賞桃李花,“桃李無言,下自成蹊”,但又有與梅花比較,其品格則差肩,有桃李媚人的浮華感慨。詩人就是基于此種審美觀點,含蓄地批評世俗之人,只愛桃李的浮艷,而不就山家的梅花。言外之意是說自己鐘愛梅花,不為世俗的審美見解所囿。以自己審美觀點作結,揭示主題,升華詩境,虛實相生。耐人尋味。
這首詠梅詩的獨特審美性,在于別僻蹊徑,不落俗套。剖示觀梅者主體的心態變化,步步推進,層層轉深,結尾以審美觀點作結。從而襯托出審美客體梅花的美的誘力,暗示出詩人的美好心境,美的人性,對美好事物與理想的追求。
上一篇:陳與義《梅》詠梅花詩賞析
下一篇:劉均國《梅花引》詠梅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