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桂》詠桂花詩鑒賞
李嶠
未植銀宮里,寧移玉殿幽。
枝生無限月,花滿自然秋。
俠客條為馬,仙人葉作舟。
愿君期道術,攀折可淹留。
在古典詩詞中,桂樹常常與月亮有關,稱作“月桂”。月桂之說,自漢晉以來流傳已久,演至唐人小說,又出現吳剛伐桂之論。于是,桂樹竟成了仙樹。
李嶠的《桂》詩,本是一首寫人間桂樹的詩,但是他卻把天上的桂樹作為參照。“未植銀宮里,寧移玉殿幽”。全句說,不能栽進月宮里的人間桂樹,向往移植廣寒的幽僻之地。“銀宮”、“玉殿”,都是指傳說中的月宮。詩人通過空間形態的聯想,把天上人間統一起來,讓人間平凡的事物得以飛升,從而顯現他不伍平俗的審美情趣。
作者把自我的情思和桂的物態進行巧妙地合成,勾勒了桂枝夜掛月,廣闊無垠、悠遠幽淡的美,寫芳花滿秋涼,歲月如織,深邃潔雅的意境。向人們坦示他的“無限”、“自然”的胸襟和氣度。詩人擅長把普通的東西,放在特許的環境里提煉,并讓它在讀者的感覺中增值。《桂》詩里的后半部分就是這樣處理的。詩人虛擬出挺劍行俠的義士,把桂枝作為駿馬馳騁天下;羽化登仙的道者,用小小的桂葉化成舟楫漂零渡海。桂樹的神異色彩被深化。此時,詩人的余興仍未泯滅,他再度對桂樹的這種神異性進行拓展,并迎合時人崇尚方術的心理,幻化桂樹成為通向月宮仙鄉的階梯,表達了李嶠追求自我超脫,希冀高貴而寧靜的愿望。詩的意境被迅速點化、升騰,產生了仙俗融通的效應。
李嶠的《桂》,在總體設計方面,仍不失獨善之處。這首詩不直抒胸臆,僅以感情暗化透示自我,而且采取仙俗共濟,虛實兼用,時空互換,層遞有序等筆法,也都比較成功。他在初唐詩壇上,曾和蘇味道、崔融、杜審言并稱“文章四友”,看來不是虛妄之謂。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白居易《有木(丹桂)》詠桂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