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薔薇·詠薔薇》詠薔薇詩鑒賞
謝朓
低枝詎勝葉,輕香幸自通。
發萼初攢紫,余采尚霏紅。
新花對白日,故蕊逐風行。
參差不俱曜,誰肯盼薇叢?
謝朓(464—499),字玄暉,南齊代表詩人。因與謝靈運前后齊名,故世稱“小謝”。曾任宣城太守、尚書吏部郎等職,后因受誣陷而下獄,死于獄中。謝朓的詩現存二百多首,風格清新流麗,山水詩的成就尤高。他與沈約等人共同開創了“永明體”,講求聲律,對近體詩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貢獻。
《詠薔薇》是謝朓的一首很有名的詠物詩。詩中逼真地描寫了薔薇花的屬性特征,筆調清新,融情于物。
“低枝詎勝葉”,開頭就點出了薔薇花枝葉的自然之態。薔薇枝條蔓生,能援墻而上,因而它具有枝弱不勝葉的嬌纖神態,與那些高枝勝葉的花卉比較起來,是別有一番風韻的。這正如宋代秦觀所寫“無力薔薇臥曉枝”。接著的一句“輕香幸自通”,則寫出了薔薇幽香四溢,清馥誘人。其中“自通”二字尤見功夫,暗示出薔薇花香飄向四方,不是靠風的吹拂,而是自散四方??上攵?,如果有風的吹拂,就會香飄萬里了。這正是歷代歌詠薔薇的詩人詠贊它的一個重要原因。南朝梁柳惲曾寫道:“不搖香已亂”;唐代高駢寫道:“滿架薔薇一院香”,杜牧的“雨晴香拂醉人頭”等詩句,也都歌詠了薔薇花香的這種自然屬性。
“發萼初攢紫,余采尚霏紅”二句,則傳神地寫出了薔薇蓓蕾及開放時的美麗色彩。薔薇蓓蕾呈現紫色,開放之后,顏色還很紅。霏紅,指顏色甚紅。可謂是鮮艷如飾,嫣然可愛。唐代詩人皮日休曾把薔薇花的這種紅色比作“濃似猩猩初染素”。宋代秦觀則寫道:“薔薇野性難拘束,過了鄰家屋上紅”,可見薔薇花的猩紅的色彩曾引起了多少詩人的吟詠!
“新花對白日,故蕊逐風行”二句逼真地描摹出薔薇花榮枯相接、開放時間長的特征。新花,為剛開放之花。故蕊,凋謝之花。朵朵薔薇花面對陽光開放,然而也有一些凋謝之花隨風而飛。新花之容、落花之態,躍然紙上。薔薇連春接夏,花開花落相續,這又是其它花卉所難以企及的。
最后兩句“參差不俱曜,誰肯盼薇叢?”則是以此花不為人所看重而發慨嘆。薔薇開花時間不一,不能同時一齊放射光彩,有誰肯賞識它呢?這一感慨寓情于物,發人深思。參差,是形容薔薇開花的時間不一。我們知道,具有“國色”、“天香”之譽的牡丹,爭彩斗艷也只是“獨當春”,那凌寒迎春的梅花,也只是競相開放在早春之時,被稱為“花中君子”的荷花,也只是盛開在夏季。當然,這些花都有自己的品,因而引來了無數人的欣賞與歌詠,但就其開花時間之長、花榮相續這一點來說,薔薇花和這些花相比,則是獨勝一籌。在那萬紫千紅、百花吐艷的春季,人們無暇顧及那枝條纖弱、援墻而上的薔薇花,然而在那百花凋謝、寂寞少花的炎熱夏季,薔薇還依然新花、故蕊相續地開放著,靜靜地散發著芳香,豈能不引起人們的怡悅之情呢?這恐怕也恰恰是詩人要詠唱的薔薇花之品吧!
全詩語言清新平易,如其中的“低枝”、“輕香”、“新花”、“故蕊”等詞語,既有清新之美,又通俗平易,這些語言的運用,很好地描寫了薔薇花的特征。另外,詩人不僅詠唱了薔薇花,結尾處又寓情于物,使得這首詠花小詩更富有意味雋永之美。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鮑泉《詠薔薇詩》詠薔薇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