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楝花·苦楝花》詠楝花詩鑒賞
院里鶯歌歇,墻頭舞蝶孤。
天香熏羽葆,宮紫暈流蘇。
晻暖迷青瑣, 氤氳向畫圖。
只應春惜別,留與博山爐。
溫庭筠這首詠苦楝花詩寫得詞藻華美,頗具脂粉香澤。首句“院里鶯歌歇,墻頭舞蝶孤”寫苦楝花開的時節特征。楝花在春夏之交開花。《歲時記》曰:“始梅花,終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風。”楝花開時已是春末。鶯歇蝶孤,鶯與蝶本是極為活躍的,此時也不再歌、不再舞了,春天的喧鬧氣氛似乎漸次淡漠了。而正是在這時,楝花開放了。接著詩人就轉入對楝花形色的刻畫“天香熏羽葆,宮紫暈流蘇。”楝花的香氣美妙天成使其葉也香氣馥郁,那紫色的花朵又好似低垂的流蘇。羽葆,即羽蓋,這里指楝花的葉子。流蘇,指下垂的穗子,用以裝飾,這里指楝花花朵。宮紫,系指其色為紫,似宮禁之中用色。舊時言帝王宮室之事多用“紫”字,如“紫宮”、“紫陌”、“紫衣”。溫庭筠形容楝花之香之色的詞語明顯地表明詩人對宮廷富貴、珠光寶氣韻味的追求。下面的“晻暖迷青瑣,氤氳向畫圖。”也同樣表明了這一點。說苦楝花的香氣彌漫,使之庭院的門窗彩飾也都為之昏暗不清。氤氳(yunyun因暈)是形容云氣煙靄很盛的樣子。這一切既有春之暮的原因,也是楝花香、色所致。或者是二者混一所形成的這樣氛圍。結句“只應惜春別,留與博山爐”點明詠楝花題旨,暮春時楝花已開意味著春盡夏至。對于多愁善感的詩人來說,難免要增添一些惆悵情懷。結句“只應春惜別,留與博山爐”意思是說留戀這春天逝去但卻無可奈何、只好將這芬芳的香氣留給那貯藏香氣的博山爐,以便日后慢慢回味了。博山爐是香爐名,其上有圖形若海上博山。南朝樂府民歌《西曲歌,楊叛兒》云:“歡作沉水香,儂作博山爐。”是女子口吻愿情郎作沉水香,自己愿作博山爐貯香。溫庭筠這里化用其意,極言楝花開放時清香馥郁,但可惜已屆暮春,難以久長,未免心中一片惋惜之情。溫庭筠所詠之花尚有櫻桃花,蓮花,杏花等,或寄托友情,或抒發感慨,種種不一。而這首詠花詩中所流露出來的惜春心情,細心讀者不難體味到,它還反映著作者對整個人生社會的心理狀態。那美好的時光、那華貴的氣氛,那喧鬧的鶯歌蝶舞都將轉瞬而逝,真是令人難以割舍啊! 溫庭筠以華美的詞藻描繪了楝花的形、色、味,寄托他自己惜春的淡淡哀愁。基調雍容華靡,很有那個時代和作者個人的特點,可以說是一首有特色的詠花詩。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張蘊《楝花》詠楝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