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和黃法曹憶建汐梅花》詠梅花詩鑒賞
秦觀
海陵參軍不枯槁,醉憶梅花愁絕倒。
為憐一樹傍寒汐,花水無情自相惱。
清淚斑斑知有恨,恨春相逢苦不早。
甘心結(jié)子待君來,洗雨梳風(fēng)為誰好。
雖云廣平心似鐵,不惜珠璣與揮掃。
月落參橫畫角哀,暗香銷盡令人老。
天分四時不相貸,孤芳轉(zhuǎn)盼同衰草。
要須健步遠(yuǎn)移歸,亂插繁花向睛昊。
這是詠梅花的和詩。法曹參軍黃子理曾寫有《憶建汐梅花》詩。秦觀則和詩一首。僧人參寥子也和詩一首:《次韻少游和子理梅花》。蘇軾元豐七年正月《和秦太虛梅花》。太虛,秦觀之字。由此可知以梅花為題,多人并作,各自抒發(fā)自己獨特的愛梅之情。而秦觀此詩則得到了蘇軾的高度贊揚,為之和詩,并寫信給王安石,加之推薦。王安石也備加稱頌:“公奇秦君,口之而不置;我得其詩,手之而不釋。”這首詩題,又作《和黃法曹憶建汐梅花同參寥賦》。據(jù)《參寥集》知黃法曹字子理(《次韻黃子理宣德舊居四時》),參寥詩又和秦、黃二詩。
秦觀這首詠梅和詩,清新婉麗,刻畫細(xì)膩。表露出他壯年時期求仕的熱情,對美好事物的熱烈追求。
這是一首七言古體的詠物詩。全詩十六句,每四句為一節(jié)。筆調(diào)靈活,變化多端,清詞麗句,自然成章,氣盛情深。蘇軾說:“西湖處士骨應(yīng)槁,只有此詩君壓倒。”又說:“東坡先生心已灰,為愛君詩被花惱”。因而《和秦太虛梅花》詩。
前四句直接扣憶梅的題旨。海陵郡參軍一生并未困頓,在酒醉中所作的憶建汐梅花詩,其寫懷念梅花之愁,令人極為嘆服。海陵即今江蘇泰興地區(qū),參軍是官職名,此應(yīng)指黃子理。枯槁一詞是化用陶淵明《飲酒》詩之十一的詩意:“顏生(顏回)稱為仁,榮公(榮啟期)言有道。屢空不獲年,長饑至于老。雖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顏回、榮啟期死后有名,但生前“為仁”與“有道”,卻貧困至死。這里反用其義,是說海陵參軍“為仁”和“有道”,但并末貧困潦倒,而能施展其聰明才智,貢獻國家。正因如此他以仁者之心愛梅如同生命,以梅花的精神與品格陶冶自己。為憶梅而愁致醉,賦為絕唱。借梅托出海陵參軍愛梅的審美情趣,有如梅雪的精神與性格。寫人憶梅融而為一,是全詩的總起。后兩句則鋪展開端兩句,為的是愛憐一株依傍寒冷汐水而生的孤梅,梅花與汐水看似無情之物(一本作“多情”),然而卻自相引逗。這是一種移情于物的寫法,從其無情又寫其“自相惱”,是作者情化于物的過程。曲折地襯出梅花的孤獨形象,只能臨水自照,供水觀賞,自相引逗,自相苦惱。這兩句深寓著他愛梅的情深。憶梅的孤獨愁苦。總之這四句寫出梅與人的兩情相依,相戀與分離的孤獨痛苦,成為全詩憶建汐梅的感情基礎(chǔ)。
其次四句分寫梅的思情。清晨梅花露珠滴滴,詩人說它淚水斑斑,從而知道它內(nèi)心有恨怨,以頂真修辭格,緊承上句尾字恨,痛訴其與春相逢太遲 ,了。原以為春天會把愛梅之人送來,可希望落空了。只有花落結(jié)子(即梅實)等待所愛之人來品嘗,心甘情愿地讓雨水洗刷,春風(fēng)梳理。為什么把自己打扮得這樣美好! 言外之意是為所愛之人。這四句詩是用擬人化手法狀寫梅的戀人之情,有分離的痛苦、恨怨,又有春日相會的希望與失望,結(jié)子與打扮的美麗的幻想,筆筆是情,纏綿凄楚。
再次四句分寫憶梅者的憐梅的衷情。詩一上來就用一個典故,唐開元年間的名相宋璟向以干練決斷,不徇私情而著稱。封廣平郡公,故人稱廣平先生。但他卻愛梅,以賦的手法,富艷的情詞寫作《梅花賦》。晚唐詩人皮日休說:“余嘗慕宋廣平之為相。貞姿勁直,剛態(tài)毅狀,疑其鐵腸與石心,不解吐婉媚辭。然睹其文,有梅花賦,清便富艷,得南朝徐(徐陵)庾(庾信)體,殊不類其人也!”以宋廣平比喻憶梅者,并非心腸似鐵,無仁愛的情性。而是不惜盡用最好最寶貴的字眼,作梅花賦,傾訴其愛梅的戀情。看月落參星沒,聽畫角聲哀,想象梅花幽香銷盡,愁痛令人蒼老。化用李賀的“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句意。傾心之愛,體貼入微,感傷凄涼至之。
最后四句分承合寫,總收全詩。自然界的一年四季順序相接,不能相借貸;轉(zhuǎn)眼之間的孤芳就同于衰敗的枯草。因此卻須急步地把它從遠(yuǎn)地移植回來,忙亂地頭插繁花,向睛朗的夏天。前兩句寫梅花因時光流轉(zhuǎn)而衰老,花容零落。后兩句寫愛梅的急切心情,渴望相會之望。在幻想中把感情推向了高潮,塑造出一位滿頭亂插梅花的狂戀者形象,反襯出憶梅者的戀梅深情。在幻想中尋求痛苦精神的解脫。
總之全詩剖析愛梅之情,刻畫憶梅者心里活動,手法、角度多變,逐層轉(zhuǎn)深。曲折婉麗,直率自然,離愁戀情,沁人肺腑,耐人尋味!
上一篇:高荷《蠟梅》詠梅花詩賞析
下一篇:秦觀《滿庭芳賞梅》詠梅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