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蕉·紅蕉花》詠美人蕉詩鑒賞
李紳
紅蕉花樣炎方識,瘴水溪邊色最深。
葉滿叢深殷似火,不唯燒眼更燒心。
李紳這首詠紅蕉詩是他到炎方后見紅蕉花后而作的。由于是初次相識,所以印象也就新、深,感覺也就真,形諸吟詠也就自有動人之處。首句“紅蕉花樣炎方識”記述詩人到炎熱南方后第一次見到紅蕉花,最突出的印象是其顏色之深?!罢嗡吷钌??!蹦鞘鞘裁瓷?,詩人先不一下點明,而是如剝筍,層層深入遞進?!叭~滿叢深殷似火”說出了色深的是紅蕉花,在飽滿的葉叢中殷紅的紅蕉花,好象火一樣。詩寫至此,似乎可完結了。因為已交待了紅蕉花所處環(huán)境,它的鮮紅似火的顏色,這正是給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但詩人筆勢并未就此打住而轉向其它,而仍然就紅蕉花顏色運筆。說紅蕉殷似火還嫌不夠勁,再進一步甚至是“不唯燒眼更燒心”。真可以稱是畫龍點睛妙筆,一語中的,令人不得不佩服詩人用語之妙,感覺之真。試想,一個初次到達炎熱南方瘴水溪邊的人,見到了第一次看到的紅蕉花,其火紅火紅的花朵艷麗無比,該怎樣描述它呢?前三句是很容易想到的,也是一般通常的寫法,似乎是到了山窮水盡疑無路地步了。但李紳不愧運筆高手,翻出一層。用“燒眼”、“燒心”這兩詞語將紅蕉之紅似火的特點形象逼真地描摹出來了。使人好象隨作者一道見到了那紅蕉花一樣。正是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一個“燒”字傳神,通篇皆活。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這種修辭格式具有獨特的藝術感染力,有人稱為通感。即借用相鄰近的兩種事物相互關系而起到強調和突出作用,可以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如這里從蕉花之紅似火到燒眼、燒心,就是明顯一例。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柳宗元《紅蕉》詠美人蕉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