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芙蓉》詠荷花詩鑒賞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風露繁。
麗景別寒水,濃芳委前軒。
芰荷料難比,反此生高原。
這首《芙蓉》詩,開篇兩句便盛贊其品性;“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荷花具有秀美的形容和氣韻,從來不自己隱蔽起來;這樣,怎么能夠固守孤直的根莖呢? 揭示其芳華外露的本質特征。接著特寫其美好的儀態:“盈盈湘西岸,秋至風露繁。”湘水西岸;秋天到來,風繁露多,可芙蓉生長仍還茂盛。這幾句詩狀貌逼真,風姿颯爽。接著詩人再續寫芙蓉凋落之狀:麗景別寒水,濃芳委前軒。天冷水寒之時,綺麗的景色方才別離而去;堂前檐下之地,濃郁的香花萎謝下來。面對荷花的如此遭遇,詩人寓寄憐惜之情。最后是詩人的慨嘆:“芰荷料難比,反此生高原。”出水的荷花,那么艷美,料想難以與芙蓉比附;然而這芙蓉卻僅倒移生到高原上來。
柳宗元的這首《芙蓉》詩,是一首詠物抒懷之作。詩人自喻芙蓉,其秀美高潔的品格和昂奮堅毅的精神,宛然可見。篇首兩句,喻寫自己早年出眾才華和宏大的政治抱負,展示了詩人固有的佳秀本質。三四兩句,喻寫永貞革新運動失敗后,貶謫湘西的不渝情操和特有品貌,展示了詩人頑強的性格特征。五六兩句,感嘆美好的事物終被摧殘,喻示了詩人坎坷的際遇。結尾兩句,詠懷自慰,慨嘆不平,喻示了詩人節操不渝的高尚情懷。
本詩流蕩自由,不刻意求工,直抒胸意,亦感情濃重。曲折婉轉的思想情感和循環往復的內在思緒,令人一詠三嘆,百感交集。吟詠中的和諧韻律和跳動節奏,均使人領略出一種高潔幽郁的特有品貌和堅毅剛強的內在底蘊。幾經涵詠,便會感受到作者“零落成泥碾作塵”的低沉情緒以及“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展示和內心深化,雖然其中不無凄苦蒼涼的心境和孤寂抑郁的情懷。在那“池塘一夜秋風冷,吹散芰荷紅玉影”的落難之時,作者的不幸遭遇,實令人同情。而在這“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湘西之地,柳子厚承受著永貞革新運動失敗的政治壓抑的煎熬。 托物詠花,寄情抒懷之作,竟寫得如此清新明麗、峻峭挺拔,實在是運筆不凡,真又令人嘆服。
縱觀柳宗元生平,通覽《芙蓉》全詩,詩如其人。可謂“根并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被貶零陵地,終使未得返故鄉。”卻是何其悲哉!然而,潔身自好的柳子厚,不染污泥之高風亮節,確實難能可貴,尤其令人敬佩!
其后,柳宗元又以《芙蓉》為題,寫了一首五言古詩。其詩云:“新亭俯朱檻,嘉木開芙蓉。清香晨風遠,溽彩寒露濃。瀟灑出人世,低昂多異容。嘗聞色空喻,造化難為工。留連秋月晏,迢遞來山中。”這也是一首狀物詠懷之作。狀寫的對象是木芙蓉(即俗稱芙蓉花)。屬錦葵科落葉喬木,被毛。葉掌狀三至五裂。秋季開花。花腋生,至枝梢簇集一處。花冠白色或淡紅色。產于我國,湖南多木芙蓉,素有芙蓉國之美稱。栽培可供觀賞。花、葉可入中藥。
這首《芙蓉》詩意為:“新筑的亭宇俯護著大紅的欄桿,佳美的樹木開放著芙蓉的花朵。清幽的香氣被晨風飄送得更加遐遠,濕潤的花色因寒露滋浴得更加濃艷。清高脫俗的氣韻孤傲地出生于人間世上,高低起伏的風采展現著眾多的不同姿容。我曾聽說過對芙蓉花喻為“色空”的贊美,其實自然的創造化育也難以造成如此的精妙。這秋月高懸,晴空無云的美景,真是令人留連忘返,為此,我不顧路途遙遠,來到這高山峻嶺中來”全詩首先敘寫芙蓉花開的特定環境,富于一種清新之氣。接著狀寫芙蓉花開的季節時間,贊美其在寒晨風露中味香清遠、顏色鮮艷的個性特征。再續寫其幽雅氣韻。然后慨嘆其高潔和巧奪天工的獨秀之姿。進而表達了對秋高月明的佳境的留連。結尾“留連”兩句,蘊含深刻。當是百讀常新,余味無窮。
兩首《芙蓉》相較,詩人狀物之筆分別抓住荷花與芙蓉花的各自特征,詠贊其秀美高潔的個性品格,狀景不同,贊譽相宜。抒懷之筆表達了作者的不同心境,前者表現自己操守不渝,沉郁頓挫。后者疏淡簡樸,清峻凄涼之意,躍然紙上。值得指出,山水風物在柳宗元筆下,都染上了濃厚的感情色彩,融抒情、寫景為一體,宛若天成。僅觀覽兩首《芙蓉》詩作,亦可見其造詣之高。
上一篇:胡成浚《小重山令白蓮》詠荷花詩賞析
下一篇:王初桐《水龍吟白蓮》詠荷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