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惜黃花慢夷則羽菊》詠菊花詩鑒賞
吳文英
粉靨金裳。 映繡屏認得, 舊日蕭娘。 翠微高處, 故人帽底, 一年最好,偏是重陽。避春只怕春不遠,望幽徑,偷理秋妝。殢醉鄉。寸心似翦,飄蕩愁觴。潮腮笑入清霜。斗萬樣花巧,深染蜂黃。露痕千點,自憐舊色,寒泉半掬,百感幽香。雁聲不到東籬畔,滿城但、風雨凄涼,最斷腸,夜深怨,蝶飛狂。
陶淵明《飲酒》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現了作者忘懷名利,悠然自得的情趣。從此菊花也便帶上隱逸情調,以致成為四君子之一。詠菊之作雖代不乏人,然別出機抒者少,吳文英《惜黃花慢 ·菊》使我們減輕了遺憾,允推妙思獨具的佳作。
“粉靨金裳。映繡屏認得,舊日蕭娘”。“蕭娘”,語出《南史·臨川靖惠王宏傳》,唐以后用為女子泛稱。“認得”表明其中有人,不僅寫物。“舊日”,這“認得”又不僅是偶然見到,這其中含有深摯的關切之情與對往人的迷人回憶。“翠微高處,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陽。”九為陽數,九九重陽九月九日是賞菊的大好時光。“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無論是哪里都有“粉靨金裳”的菊花。“故人帽底”逗出故人,“偏是”,重陽節賞菊是多么可愛啊!在重陽節也使詞人回憶起昔年重陽與“蕭娘”共同賞菊的美好情景。“避春只怕春不遠,望幽徑,偷理秋妝。”是寫眼前景,卻又是寫意中人,幽徑上的菊花或許引其想象,而這想象卻又是多么巧妙!不寫自己思念伊人,而從對面著想。伊人思予,情意纏綿。正如菊花不在春季開放,她也害怕春天的到來,春天繁花似錦,令人觸目傷情。“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怕春正寫其重陽心靈何嘗有片刻安寧!這種手法正如老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不寫自己思念之苦,而想象對方思念自己之苦,從而加強了情感的感染力。“殢醉鄉。寸心似翦,飄蕩愁觴。”情之所鐘,一往而深,要解除痛苦,只有沉湎醉鄉,方獲片時慰貼。“潮腮笑入清霜。斗萬樣花巧,深染蜂黃。”“笑”,仿佛菊花帶有歡悅的情趣,進入開放時節。“霜”,指時;“斗”,花的姿態;“黃”,花的色澤。一字一句,可謂惜墨如金。可是“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李清照詞),這就形成了對比,眼前的景象更是慘不忍睹。詞中潛氣內轉,跳躍性大,一下從回憶轉到實境。菊花自憐,百感幽香,萬分憐愛之情實為抒情主人公纏綿的情思外射到菊花上的。“雁聲不到東籬畔,滿城但風雨凄涼。最斷腸,夜深怨,蝶飛狂。”寄望于鴻雁傳書,本是希求聚會而不得才求其次的,可是雁聲都不到。一波三折,讀之令人回腸蕩氣。滿城在風雨籠罩之中,不僅僅是自然界的,也是整個社會經過作者心靈觀照而表現出的時代氛圍吧。不僅雁聲不到,夜深尚有狂蜂浪蝶來攪擾,這仍是寫花兼寫人。作者想象著對方對自己的執著思念,是無論何時都不會減退的。詞之末尾確實情感豐富,耐人尋味。
戈載《宋四家詞選》“夢窗以綿麗為尚,運意深遠,用筆幽邃,煉字煉句,迥不猶人。貌觀之雕繢滿眼,而實有靈氣存乎其間”,于此詞可見一斑。吳文英總是用極其美妙的詞句將情感表現得很細膩純摯,加之筆法跳宕,主體、客體,人物呈現水乳交融之關系。乍讀之,誠如張炎所說“如七寶樓臺,炫人眼目,碎拆下來,不成片斷”。但沉潛其中,覺活潑迎人,因其中有作者的個性在。這首詞通篇未及菊字,是那個時代詞人追求雅化的特色,更增加了理解的困難,這也是讀吳詞需注意之處。
上一篇:劉禹錫《和令狐相公玩白菊》詠菊花詩賞析
下一篇:宋自遜《五月菊》詠菊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