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牛花·牽牛花》詠牽牛花詩鑒賞
楊萬里
素羅笠頂碧羅檐,脫卸藍裳著茜衫。
望見竹籬心獨喜,翩然飛上翠瓊簪。
南宋詩人楊萬里觀察事物的能力確實令人折服。你看,他這首《牽牛花》詩,對牽牛花觀察描摹得是何等細致。他抓住牽牛花的幾個主要特征,飽蘸感情的色彩,只寥寥幾筆,就為我們勾勒出一幅美妙的牽牛花圖。
“素羅笠頂碧羅檐,脫卸藍裳著茜衫”二句,寫牽牛花的色彩和形態(tài)。詩人以擬人手法,把牽牛花打扮成一位天真、活潑、可愛的少女。她頭戴藍邊白頂?shù)亩敷遥碇败缟馈保诔栔墟面糜窳ⅲ利悇尤恕?/p>
牽牛花,俗稱喇叭花,綻開時,形同喇叭,催人奮起。在詩人眼里,這一支支喇叭,頓時幻化成無數(shù)頂碧羅笠帽,在晨風中飄動,煞是好看。素羅,一種白色的絲織品;笠頂,比喻靠近花萼的部分,其色白;碧羅,一種淺藍色的絲織品,檐,指花瓣最外邊的部分,其色淺藍。
牽牛花是一種奇特的花,其一它“清晨始開,日出已瘁,花雖甚美,而不能留賞”;其二,隨著時間的變化,花的顏色也富于變化。在這首詩中,詩人詠吟的是藍色的牽牛花,可是過了一會兒,它卻脫掉“藍裳”,換上了“茜衫”,色彩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這是什么原因呢?原來,牽牛花花瓣中的花青素,經太陽光的照射,起了一定的化學反應,由堿性變成了酸性,這樣花的顏色也隨之起了變化,由藍色而變成粉紅色的了。
以上兩句,詩人詠吟了牽牛花色彩和形態(tài)的特征;以下兩句,則是詠吟牽牛花的又一善于攀援的特征。
牽牛花為一年生纏繞草本花卉,蔓長條柔,能攀籬援垣而生。詩人抓住牽牛花這一特征,在詩中給以形象、生動地再現(xiàn):“望見竹籬心獨喜,翩然飛上翠瓊簪。”你看,牽牛花攀援纏繞技術是何等的高超,它看見竹籬一類的柵欄,便會攀援而上,不幾天功夫,就會“翩然飛上翠瓊簪”。翩然,是形容其動作輕快敏捷的樣子。飛上,則是形容其攀援之快。這兩個詞用得極為巧妙,足見詩人之匠心。翠瓊簪,喻指牽牛花。
楊萬里的詩清新明快,活潑自然,他對于自然界有著特別濃厚的興趣,自然界的一切,大而高山流水,小而游蜂戲蝶,無不收拾入詩。同時,他對于自然,又觀察得細致,領會得深刻,描摹得生動具體、逼真。《牽牛花》正是這樣。沒有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和對所吟詠之物的深切了解,是不會寫出這樣的好詩的。詩人在這首詩中,完全用擬人的手法,把牽牛花打扮成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佇立在讀者的面前,給人以美的印象和感受。
上一篇:秦觀《牽牛花》詠牽牛花詩賞析
下一篇:郝經《牽牛》詠牽牛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