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萬年厲員外宅殘菊》詠菊花詩鑒賞
顧非熊
才過重陽后,人心已為殘。
近霜須苦惜,帶蝶更宜看。
色減頻經(jīng)雨,香銷恐漸寒。
今朝陶令宅,不醉卻應難。
菊花是人們所熟悉的,原產(chǎn)我國,久經(jīng)栽培,品種很多,為著名的觀賞植物,世界各地普遍栽培。不過,這首詩既沒有盛贊菊花品種之繁多,也沒有歌唱菊花的“沖天香陣”,而是以工整洗煉的詩句重點描摹了萬年(地名)厲員外居處殘菊之“殘”和賞菊人彼時彼地的心情。
詩人寫道,重陽才過,人們(當然也包括詩人自己)從心理感覺上來說,已經(jīng)視菊花為殘菊。詩人認為,已近寒冷時節(jié),對菊花需要特別憐惜。正是由于這種憐惜心情,所以,看到飛落著蝴蝶的菊花就覺得它更值得欣賞。
“色減頻經(jīng)雨,香銷恐漸寒”兩句,詩人以近乎對仗的詩句極其準確地寫出了殘菊的特征——色減香銷,以及之所以“殘”的原因——屢次經(jīng)過雨水的洗滌,同時,因為天氣漸漸寒冷。
這首詩的第一、二、三聯(lián)重點突出了一個“殘”字,透過這一“殘”字,我們不難看出詩人對大自然中美好景物的眷戀,以及對美好景物將要衰落的憐惜之情。比起后人蘇東坡的“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和鄭思肖的“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等詠菊詩來,顧非熊的這首詩似乎少了一點堅貞、豁達的情操,而多了一點淡淡的惆悵。
結(jié)尾一聯(lián),詩人以陶淵明喻厲員外,因為陶淵明亦酷愛菊,陶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秋菊有佳色”等名句。詩人說,在陶令住處,亦即在厲員外住處,想不醉是很難做到的。為什么呢?人們都知道,生活中大凡喝醉酒,無外乎兩種情況,一種是因為喜,因特別高興喝多了;另一種,便是因為憂、愁,借酒澆愁喝醉了。詩人看到殘菊,愛、憐、惜之情交織在心頭,感情是比較復雜的。基于這種心情,詩人說“不醉卻應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似乎也可以斷言,詩人既然已經(jīng)把握了自己感情的脈搏,說明詩人是理智的,恐怕多喝一點也不會醉的。
上一篇:秋瑾《菊》詠菊花詩賞析
下一篇:杜牧《折菊》詠菊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