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水調歌頭十月海棠》詠秋海棠詩鑒賞
白樸
金盤薦華屋,銀燭照紅妝。歡游曾得多少,風雨送春忙。只道神仙漸遠,爭信情緣未斷,自有返魂香。萬木盡搖落,濃艷又芬芳。憶真妃,春睡足,按霓裳。馬嵬西下回首,野日淡無光。不避山茶小雪,似愛江梅新月,疏影伴昏黃。誰喚□□起,呵手染胭霜。
白樸的詞都比較工整,詞風近于蘇辛(蘇東坡、辛棄疾),但無叫囂之氣,一些詠物詞寫得簡淡婉逸,這一首《水調歌頭·十月海棠》詞就具備這些特色。
詞的開頭寫海棠花的尊貴和人們對它的愛惜:用金盤盛裝把它獻上華屋,怕它萎謝,夜深了還秉燭觀賞,“金盤薦華屋”出自蘇軾”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一詩。這里的“薦”做“獻”字解。“銀燭照紅妝”,亦出自蘇東坡《海棠》一詩中“但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句,這里借用蘇詩從側面寫出了海棠花的嬌美和作者的惜花心情。歷代描寫海棠花的詩句很多,作者寫海棠花的尊貴和嬌美,借用蘇詩名句,一帶而過,著墨不多,匠心獨具,恰到好處,一點不顯生澀。“歡游曾得多少,風雨送春忙”,春天一到,海棠花放,可這美好的季節又是多么暫短,供人歡娛的賞花時光,人們又曾得到多少呢?海棠花在風風雨雨中匆忙地把春天送走了.當然,自己也凋謝了。接著作者筆鋒一轉,開始正面接觸十月海棠:“只道神仙漸遠,爭信情緣未斷,只有返魂香”,年華似水,轉瞬秋末,原以為司春之神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怎能相信和海棠的情緣并未斷絕,十月海棠還有這么誘人的還魂之香呢? “返魂香”,《博物志》載:“武帝時西域貢返魂香三枚,病者聞之即起,疫死未三日者熏之即活”。“萬木盡搖落,濃艷又芬芳”,你看吧,在那風掃落葉、萬物肅殺的季節,海棠卻傲然挺立,不畏風雨,不畏嚴霜,美艷芳香,真是幾經風雨香猶在,染盡胭脂畫不成。“萬木搖落”句點出了季節時令,是環境襯托。“搖落”一詞特別精當,把秋季風吹葉落、萬物肅殺的景象描繪出來了。“濃艷又芬芳”句正面描寫十月海棠,濃艷寫美;芬芳寫香。筆墨經濟,概括性強,寄托了作者在逆境中堅貞不移的品格。
詞的下片一開始,作者由海棠想到了楊貴妃:“憶真妃,春睡足,按霓裳”,想那楊玉環在沉香亭里春睡足了,按著節拍唱《霓裳舞衣曲》是何等春風得意,誰料想,受寵一時的楊貴妃卻沒逃脫馬嵬坡之災,“馬嵬西下回首,野日淡無光”,安史之亂爆發,唐明皇帶著楊貴妃逃往蜀地,行至馬嵬坡,六軍統帥陳元禮殺了宰相楊國忠,然后逼著唐明皇賜楊貴妃死,這時的皇上已無實權,眼看心愛的妃子被處死,自己卻無力挽救,故詞中說“野日淡無光”。這里作者借馬嵬坡典故來說明自古佳人多薄命,人和物比,人不如物,是襯托筆法。再看十月海棠,“不避山茶小雪,似愛江梅新月,疏影伴昏黃”意思是,十月海棠,不畏寒冷,不避小雪,與山茶為友,更喜歡和江梅新月作伴,象江梅那樣,疏影橫斜,在黃昏初月下暗香浮動,不怕寂寞。言外之意,只有山茶、江梅、新月才配與十月海棠作伴。“疏影”句,化宋林逋《山園小梅》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句,十分得體,環境氣氛與十月海棠的姿態和幽香顯得和諧協調,恰到好處。又以山茶、江梅作陪襯,更使詞的意境深化而不單調,反映出了作者的志趣。“誰喚□□起,呵手染胭霜”,寫作者惜花心情。“胭霜”,即胭脂,這里代指海棠,“染”,沾染之意。花經風雨人方惜,更何況是十月海棠呢,趕快呵暖凍手,去享受海棠的芳香吧! 結句,詩人對海棠的愛惜之情表現在感情的直接抒發和動作行為之中。《全元詞》載這首詞時,結句“誰喚”后邊脫兩字但不影響對詞意的理解,有的版本補作“阿嬌”二字,但無根據,這里不論。
讀完這首詞,聯系到作者的身世,我們會感到,這在十月里幽香獨守的海棠,不正是作者崇高品格的自我寫照嗎? 作者實際上是借十月海棠寄志,表現了作者在逆境中堅貞不移的性格。
上一篇:錢潔《雨中花秋海棠》詠秋海棠詩賞析
下一篇:俞玫《祝英臺近白秋海棠》詠秋海棠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