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花·水龍吟詠玉簪花》詠玉簪花詩鑒賞
張埜
素娥宴罷瑤池,醉簪誤墜庭深窈。花神愛護,紺羅輕襯,綠云低繞。秋意重緘,芳心半吐,有香多少。把幽軒好夢,等閑薰破,涼月轉,人初悄。冷沁冰壺風裊。肯輕與鉛華相照。湘蘭標致,水仙風度,也應同調。釵鳳香分,鬢蟬影動,此情云渺。問何時分付,一庭寒玉,對妝臺曉。
這首詠玉簪花詞首先是以玉簪花系天上仙女玉簪失落化為人間花這一傳說破題的。“素娥宴罷瑤池,醉簪誤墜庭深窈。”意思是上天仙女素娥 在參加宴會后醉酒不慎將玉簪跌落在庭院深處。宋代大詩人黃庭堅詩說得更明確:“宴罷瑤池阿母家,嫩瓊飛上紫云車。玉簪墜地無人拾,化作東風第一花。”張詞用意顯然是黃詩的脫化。“花神愛護,紺羅輕襯,綠云低繞。”一句寫玉簪花的枝葉如綠云襯托玉簪,護愛玉簪使之不曾墜地而碎。但雖不曾墜地,在張埜筆下的玉簪花似乎并不是盛開之時,從“秋意重緘,芳心半吐,有香多少”一句看,應是半開之狀。雖是半開之狀,但其芳香氣襲人陣陣,“把幽軒好夢,等閑薰破,涼月轉,人初悄。”表明此花是半開在夜間。令人沉醉其香、不覺月轉,好夢薰破。這半開之狀好象有心事在心中。“秋意重緘”一語可證。玉簪本是夏季開花,漸開漸謝。至有未有開成者。作者所見之玉簪很象是傍晚時分未全開者。以上乃上片,所描繪玉簪花來歷與出處,半開芳心,形象頗為鮮明。
過遍“冷沁冰壺風裊,肯輕與鉛華相照”一句直接承上片“涼月轉”而發。冰壺即指明月,唐代詩人王昌齡有詩句:“一片冰心在玉壺。”意象相近。這句是說玉簪花面對涼月冷風,肯輕易放開花朵,與月光(即鉛華)相輝照嗎? 實際是說前時所見到的芳心半吐的玉簪花在夜間還能繼續開放嗎?從詞意看,似乎不大可能.玉簪花是不大會輕易與月光相照的。因為只有“湘蘭標致、水仙風度,也應同調。”玉簪不是凡俗之物,怎能輕易與鉛華為伍。(鉛華在這里似也借指粉黛濃妝之意。)所以玉簪的情志,也是高遠不俗的。“釵鳳香分,鬢蟬影動,此情云渺”一句表明玉簪花正是有其歸宿,而這一歸宿,她似乎在時時等待。“問何時分付,一庭寒玉、對妝臺曉。”什么時候能得以在梳妝臺前,顯示自己寒玉姿質,看來只有在拂曉之時了。言下之意,這半開的玉簪花將含香蓄芳以待清曉了。
這首詠玉簪花詞的主要特色就是寫出了半開的玉簪花蓄芳經涼夜的細微過程,造語典雅清麗,立意新穎獨特,很值得一讀。
上一篇:張雨《東風第一枝玉簪》詠玉簪花詩賞析
下一篇:瞿佑《玉簪花》詠玉簪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