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秋菊》詠菊花詩鑒賞
擢秀三秋晚,開芳十步中。
分黃俱笑日,含翠共搖風。
碎影涵流動,浮香隔岸通。
金翹徒可泛,玉斝竟誰同。
菊花以高標勁節被視為花中珍品,所以詠菊之作大多寄托傲世離俗之情。菊往往成為高人隱士的愛物和他們孤高品格的的象征。因而,這些詩多高蹈超逸之趣而少社會現實之思。駱賓王這首《秋菊》卻內容充實,情感深沉凝重,在詠花詩中可謂別調。
首聯寫菊生長開花的時地:“擢秀三秋晚,開芳十步中。”因為作者的志趣不在出塵離俗,而是要趁時入世,所以他對菊花的晚放、離群表示惋惜與不平。先寫菊不逢芳時,到深秋才茂盛開放,比起逢春花木,它實在是失時太多。晚,不是贊譽,而是感嘆。再寫菊生不得地。菊花有很多是野生,長于山野荒郊,舍前籬下。詩人以“開芳十步”寫它孤生野外,寂寞無主,不被賞識。這兩句詩很有新意。常人以晚開贊其凌風傲寒的霜節,以孤生贊其不與眾花爭艷的清品,對它的晚開孤生賦予主觀自為的特征。如:“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宋·鄭思肖《畫菊》)這首詩中它的這一特征表現為失時與幽獨,是一種客觀境遇,這種特別的生活感受和藝術表現寄托著作者的不遇之情和對現實的怨艾。看來情調似不夠高昂而內里更透出對生活的執著。
頷聯對菊做具體的描繪并贊其風骨:“分黃俱笑日,含翠共搖風。”“分黃”寫其花色和綻開之狀,“含翠”寫其枝葉的鮮綠。深秋草木枯敗,色調慘淡凄迷,詩人抓住這樣的節令特征,著意描繪秋菊耀眼的金黃和悅目的翠綠,以顯出它勃郁的生機和歲寒不凋的勁節。除此,詩人還特別地寫菊的“笑日”、“搖風”,這又是奇異之筆。黃花在日下開放,分明是日光沐浴著它,綠枝在風中搖曳,分明是秋風撼動著它。對此,它只能被動地承受:“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此風中”。(宋·鄭思肖《畫菊》)而詩人別有深意地把客觀承受變為主觀發作,突出菊傲峭勁拔的英姿。“笑”與“搖”,兩個動詞都非常形象地呈現出動態,在主客的對應關系中更顯出菊自身的力量。這兩聯詩的內在關系十分微妙。一是主觀與客觀的顛倒正好形成對應。鮮明地表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正如吳喬《圍爐詩話》所說“景物無自生,惟情所化”,詩人隨情賦物,翻新出奇,在與眾不同的獨特筆調中寓托深意。另外,兩聯詩筆調的抑揚變化,也大有文章,可謂曲折見意,宛轉關情。詠菊詩的情調一般是比較高朗的,如“靈菊植幽崖,擢穎凌寒飆。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條。”(晉·袁山松《菊》)整首詩都表現出倔強傲岸的情調。而這首詩首聯感情抑郁,把失時不遇之意寫足,頷聯卻一變而為高亢,表現置身逆境仍要搏擊的積極昂奮的情緒,這就超出了詠菊詩自嘆幽獨、自甘隱逸、自鳴孤高的常調,賦予秋菊獨特的人格力量,提高了詩的境界。
頸聯寫實,描繪河畔菊花的美麗身影和浮香遠飄的芬芳,與尾聯的泛舟賞菊貫通。古人經常描寫傍水花樹的綽約風姿和清遠的神韻,欣賞那碧波清影、輕浮暗動的優美境界。這種筆法宋人為多,初唐的駱賓王造此詩境應是較早的。但他比之后人,毫不遜色。“碎影”,寫微風輕拂,水面波紋淺細;“涵流”,說花影浸于水中。在這樣的勾畫之后,句尾綴一“動”字,便一下子點活了這風行水動、花影搖擅的動人境界。“浮香隔岸通”,顯然是以夸張的筆法,寫菊清香遠溢。這一聯寫菊的美麗芳香,均非泛寫,自有角度,用筆具體細致,語淡味濃,足見對菊的深識、深愛。同時,詩人精心構想,深情流注,塑造出霜菊臨流照影、上下澄澈、幽香遠飄的芳潔形象。把菊引為同調,有自喻之意。但值得注意的是,這里詩人筆下的菊的姿質是潔與芳,這是作者的自我認定和剖白,不同于隱者的自鳴孤高。
前三聯詠菊,尾聯轉寫自己,“金翹徒可泛,玉斝竟誰同。”前后兩個角度,一個陡轉,似嫌突兀,但細一玩味便知以突兀之勢,寫深隱之情,更為警人。金翹,首飾名,此代指小船。詩人從菊花臨流照影,浮香隔岸,想到泛舟賞菊,承上面三聯,感情順勢向前發展,可詩人又用一“徒”字,對這個愿望作了否定:泛舟賞菊是可以的,但這對自己沒有意義,這樣便把愛菊、賞菊的興味一下打住,使詩情一扼,隨這一扼,讀者不禁產生探究的心理,這時詩人立刻遞上一句:沒有人與我同舟前往。玉斝,古代酒器。此以同飲之人指結識自己的知音,這是詩的主旨。但這一思想的表達十分委婉。仍以菊明心。菊高潔芬芳,失時幽獨,但仍傲岸不屈。詩人愛菊賞菊,正因與之同聲同氣,菊全為詩人之寫照。說無人賞菊,言世人不識芳潔,最后歸于自己的懷才不遇。此正與“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為同調。
駱賓王富有才智,渴望建樹功業,但他“少年落魄,薄宦沉淪,始以貢疏被愆,繼以草檄亡命。”(清·陳熙普《駱臨海集箋注》)盛時不遇,屢受排擠和打擊。他在許多詩中抒寫自己的牢騷與不平,自言“體物成章,必寓情于小雅。”(《上吏部待郎帝京篇啟》)這首詩確非一般的感興遣懷之作,它凝聚著作者的人格、風操和深沉的人生之思。因為有這樣的思想力量,詩人才體物深細,每有獨見。幾番宛轉,以泛用題材,詩家常語,寫出新穎獨到的警人之作。
上一篇:李嶠《菊》詠菊花詩賞析
下一篇:李商隱《和馬郎中移白菊見示》詠菊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