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詠巖桂》詠桂花詩鑒賞
亭亭巖下桂,歲晚獨芬芳。
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
天香生凈想,云影護仙妝。
誰識王孫意,空吟招隱章。
朱熹的這首詠巖桂的五言律詩寫得很有情趣。
首聯“亭亭巖下桂,歲晚獨芬芳”寫桂花開放是在一歲之末,百花凋謝的時候。“亭亭”則勾劃出桂花樹的身姿美好。接著兩聯轉入對桂花形象的具體而微的刻劃:“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葉”與“花”相對,“綠”與“黃”相對,“千層”與“萬點”相對,這是很工整的對仗,從音律到意象都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試想在瑟瑟秋風中,那亭亭玉立的山巖之下的桂樹卻依然茂盛,青綠葉千層,黃花開萬點,這是多么令人欣喜的景象啊。這一聯堪稱寫桂花的名句,形象生動。接著“天香生凈想,云影護仙妝”一聯仍然是緊緊圍繞著桂花運筆。桂花香氣芬芳濃郁令人思慮純凈,心靈受到美的薰陶、凈化,而秋云映襯之下的巖桂更顯得姿容姣美。那云影也似乎在護衛著仙妝打扮的巖桂。這里的仙妝,同上面的“亭亭”緊密呼應,儼然是月宮仙子的化身。結末說“誰識王孫意,空吟招隱章。”意謂誰能識破王孫們真意,空吟招隱篇章目的又是什么呢?巖下之桂如此美好,正可賞其芬芳,大可不必無病呻吟了吧。
朱熹這首詠巖桂的詩描繪了巖下桂樹的形、色、香,以及由此引起詩人的遐想。用筆簡潔、明快,生動形象,結尾一句議論也頗有理趣,是詠桂詩篇中很有特色的佳作。值得一提的是朱熹之父朱松也有一首詠桂花詩作,詩寫道:“窗前小桂叢,著花無曠月。月得晦朔周,一再開復歇。初如醉肌紅,忽作絳裙色。誰人相料理?耿耿自開落。有如貧家女,信美乏風格。春風木芍藥,秾艷傾一國。芳根雖無恙,歲晚但枯枅。”(《韋齋集》卷三),朱松之作系歌行體,不同于朱熹五言律那樣嚴謹。朱松將桂花同木芍藥即牡丹相比較以稱贊桂花歲晚猶開,這一點,朱熹詩中雖然沒有比較,但“歲晚獨花芳”一句卻是暗比。另外,朱熹所詠系巖下桂,朱松所詠系窗前小桂叢,處境不同,意象自然就有差別了。至于二者各自寓意方面的差異,那就有待于細細咀嚼品味之后方能得知了。
上一篇:楊萬里《月桂》詠桂花詩賞析
下一篇:李流謙《西江月為木犀作》詠桂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