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和周雪客白秋海棠》詠秋海棠詩鑒賞
袁逢盛
數(shù)枝搖曳玉階新,不與芳紅嫁早春。
自恃豐神比秋水,卻充白帝掖庭人。
這首詠秋海棠絕句運(yùn)用擬人手法,將白秋海棠比作佳人。“數(shù)枝搖曳玉階新,不與芳紅嫁早春”一句寫白秋海棠搖曳于玉階前,開放于秋,不肯與芳紅嫁早春,顯示了她的不同尋常的品格。將海棠花比作佳人的手法,前人也早已運(yùn)用。元代尹廷高《臘月海棠》就寫道“霜花不上胭脂面,強(qiáng)飾春妍嫁北風(fēng)。”與袁作可謂相類。宋人劉克莊將海棠比作佳人說:“試問玉環(huán)堪比否?玉環(huán)猶自覺離披。”(《黃田人家別墅繚山種海棠二絕句)。當(dāng)然袁詩這里僅用“不嫁”二字來描繪白秋海棠開于秋,隱隱約約流露出一種自憐自愛自重自主的人格特征,引人浮想。白秋海棠不肯與芳紅嫁早春,必定是別有所圖吧。“自恃豐神比秋水,卻充白帝掖庭人”作了進(jìn)一步的闡發(fā)。原來,白秋海棠依仗自己豐采神韻非同尋常,充作司秋之神白帝的掖夜美女。秋水,喻清明的神色。杜甫《徐卿二子》歌有詩句“秋水為神玉為骨。”白帝,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五天帝之一。因其掌管西方,故稱司秋之神。掖庭,古為皇宮中旁舍,宮嬪所居之地。袁詩將白秋海棠不開于春而開于秋這一自然屬性幻化作有自主意識的佳人不肯嫁早春,卻充白帝掖庭人。詩人主觀情感流露并不是特別明顯,因系和他人之作,須同周雪客之作參照方能更準(zhǔn)確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脈絡(luò)。單就運(yùn)用擬人手法這點(diǎn)而言、袁作這首絕句還是相當(dāng)成功的。清代人詠秋海棠之作頗多,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jié)海棠社,蘅蕪苑夜擬菊花題》中,借探春、寶釵、寶玉、黛玉之口先后所詠的白海棠即白秋海棠,探春所詠是“斜陽寒草帶重門,苔翠盈鋪雨后盆。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芳心一點(diǎn)嬌無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謂縞仙能羽化,多情伴我詠黃昏。”寶釵所詠是“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黛玉所詠是“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fēng)夜已昏。”曹雪芹借李紈之口評論說寶釵那首寫得含蓄渾厚,黛玉那首寫得風(fēng)流別致,其所詠與小說中人物身份性格關(guān)合,各有特色,自然不能同袁逢盛尋常貢生所作絕句相比。但有一點(diǎn)相類,即薛、林所作(買乃曹雪芹所作)二首最后都以擬人手法作結(jié),看來詠秋海棠這一為清人所樂道的題材,并不是沒有規(guī)律可尋的。
上一篇:王夫之《青玉案秋海棠》詠秋海棠詩賞析
下一篇:屠文漪《解連環(huán)秋海棠》詠秋海棠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