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奉和陸魯望白菊》詠菊花詩鑒賞
鄭璧
白艷輕明帶露痕,始知佳色重難群。
終朝疑笑梁王雪,盡日慵飛蜀帝魂。
燕雨似翻瑤渚浪,雁風(fēng)疑卷玉綃紋。
瓊妃若會寬裁剪,堪作蟾宮夜舞裙。
鄭璧,唐末江南進士。陸龜蒙在松江甫里隱居期間,他們曾與皮日休等人經(jīng)常在一起和詩。《全唐詩》僅收鄭璧四首詩,其中就有三首是和陸龜蒙與皮日休的。因為陸龜蒙(字魯望)曾寫過一首題為《幽居有白菊一叢因而成詠呈知己》七言律詩,并將其贈給了鄭璧,鄭也就奉和了這首詩。全詩從實處著筆,運用優(yōu)美的傳說和豐富的比喻,集中刻畫了白菊的“白艷輕明”,表現(xiàn)了作者對白菊的珍愛之情。
“白艷輕明帶露痕,始知佳色重難群。”首聯(lián)開門見山,一語破題。白菊花潔白、鮮艷、輕盈、光潤,上面還閃動著晶瑩的露珠,看著它,才知道這樣美麗的花朵是無與倫比的。這完全是實寫。頷聯(lián)“終朝疑笑梁王雪,盡日慵飛蜀帝魂。”則轉(zhuǎn)實為虛。“梁王雪”,此處是指梁朝時流行的王公貴族戴的雪白的高屋紗帽。“蜀帝魂”,原指杜鵑鳥,這里是指白色的杜鵑花。在古代詩文中,人們常把杜鵑花鳥互稱。“慵”,懶的意思。詩人用“梁王雪”與“蜀帝魂”,形容菊花之白,用“疑笑”與“慵飛”比擬花的神態(tài)宛如一位面露笑容而又十分矜持的高雅的美女。頸聯(lián):“燕雨似翻瑤渚浪,雁風(fēng)疑卷玉綃紋。”燕,雁都是春來秋返的候鳥,燕雨雁風(fēng)泛指秋風(fēng)秋雨。“瑤渚”指天河,“玉綃紋”指白綢的花紋。這句是說在秋風(fēng)秋雨的吹打之下,白菊既象天河翻動的浪花,又象卷起的白綢紋。這句的疑與上句的疑不同,上句的疑與凝通用,指集聚,此處的疑則是“好象”之意。尾聯(lián)“瓊妃若會寬裁剪,堪作蟾宮夜舞裙”,緊承頸聯(lián)中的“玉綃紋”,忽發(fā)奇想,說是月宮中的嫦娥如會裁剪,也會把這白菊裁做夜間跳舞的裙子的。瓊妃,在這里是指嫦娥,而蟾宮則指月宮。唐人李嶠的《桂》詩中就有“未植蟾宮里,寧移王殿幽”的詩句。因為上句已說白菊如綃,所以本聯(lián)中進一步說嫦娥裁綃為裙就是非常自然的了。同時,由于嫦娥的出現(xiàn),就更能體現(xiàn)菊花之白,而且也可以暗示菊花的玉韻仙姿。另外,詩人的這一結(jié)尾與陸龜蒙原詩“月中若有閑田地,為勸嫦娥作意裁”的結(jié)尾也互相呼應(yīng),但境界卻迥然不同。
與鄭璧同時,張賁也有一首“和魯望白菊”的詩,也是著重寫白菊之白的。但是前者則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冰雪霜月相烘托,而本詩則借助神話,馳騁想象去描繪。如果說張賁的詩基本上是現(xiàn)實主義的,那么鄭璧的詩則帶著濃重的浪漫色彩。二者異曲同工,都很生動地反映了白菊花的色形神韻,表達了作者喜愛白菊的深情,應(yīng)當(dāng)說這兩首詩的格調(diào)也都是輕松飄逸的,多少蘊含著一些菊鶴風(fēng)味。既使與陸龜蒙的原詩相比,也毫不遜色。
上一篇:杜甫《嘆庭前甘菊花》詠菊花詩賞析
下一篇:李山甫《劉員外寄移菊》詠菊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