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菩薩蠻芭蕉》詠芭蕉詩鑒賞
張镃
風流不把花為主。多情管定風和雨。瀟瀟綠衣長。滿身無限涼。文箋舒卷處。似索題詩句。莫憑小闌干。月明生夜寒。
《菩薩蠻》(芭蕉)是一首比較典型的詠物詞。它對芭蕉的姿態,特性描繪得栩栩如生。躍然紙上。聯想、比擬莫不恰到好處,令人感同身受,如臨其境。
“風流不把花為主。多情管定風和雨。”讀了開首兩句,一個瀟灑風流的名士形象出現在讀者面前。詞人起筆便用擬人化寫法,描繪了芭蕉“風流”而“多情”的特性。芭蕉常被植于庭院之中與嫵媚的鮮花相伴,可它并不屑于以自己的花朵去邀寵,卻以綠葉獨具的韻味和灑脫的姿態而風流自賞。然而,它又這般多情,定要去管風和雨的閑事。風吹雨打聲中,芭蕉牽動了多少善感之人的情懷? 自古以來,文章詩詞中多寫芭蕉,也多涉風雨,但那是“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李清照《添字采桑子·芭蕉》)。“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吳文英《唐多令》)。而張镃卻反其意而用之,不是風雨打芭蕉,令人于傷心無奈之中更添愁緒,而是芭蕉多情要去管風雨,使它也善察人意而一同感懷。只起首兩句,詞人便抓住了芭蕉的特點,創造了一個鮮明的形象。“瀟瀟綠衣長。滿身無限涼。”“瀟瀟”是形容小雨的狀態,李清照《蝶戀花》詞中有“瀟瀟微雨聞孤館”的句子。詞人寫了在小雨中芭蕉伸展的葉子似披著長長的綠衣,給人以無限的涼意。這兩句雖是寫景狀物,卻畫外有音,構成了一個清幽的意境。
“文箋舒卷處。似索題詩句。”芭蕉的形態優雅別致,蕉葉舒展,蕉心卷縮,仿佛解意的文箋,向人要求在它身上題詩吟句。下片的這前兩句更將芭蕉寫活了,它已不但“定管風和雨”,還向人“索題詩句”,豈不是有著它的靈魂在么?“莫憑小闌干,月明生夜寒。”只在這最后兩句,詞人方才透露了抒情主人公的心事。讀者也恍然明白前面吟詠芭蕉的句子傾注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樣的感情。詞人雖不明寫思念,但他對芭蕉的描寫不是處處透著這樣的情感嗎?這兩句是芭蕉在勸慰抒情主人公吧?它那么能體貼人的心情,又怎能不深深地關懷著他(她)呢? 關于寫思念,寫離愁,著名的詞人有無數相類的句子。如范仲淹《蘇幕遮》有“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晏殊《蝶戀花》有“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都是世人傳誦的名句,與之相比,張镃的“莫憑小闌干,月明生夜寒”不能超越前人,但他從另一角度寫,以芭蕉的口吻道出,聯系到前面對芭蕉的全部形象的塑造,令人感到很別致,很貼切,這是詞人的聰明之處。在這里,詞人同時完成了對芭蕉形象的全部創造。
《菩薩蠻》(芭蕉)是一首出色的詠物詞,它全部運用了擬人手法,不但寫出了芭蕉的形,而且寫出了芭蕉的魂,創造了鮮明的藝術形象。語言明白如話,構思新穎別致,情感含蓄,很有意境。
上一篇:楊萬里《芭蕉》詠芭蕉詩賞析
下一篇:納蘭性德《疏影芭蕉》詠芭蕉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