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疾病源于壞脾氣
脾氣不好的人容易生病,長期情緒不良不但會影響大腦健康,對人體器官的健康也相當不利。不少醫學專家通過實驗證實,那些容易被激怒、爭強好勝、好攀比的人,與那些生性平和、與世無爭的人相比,更容易患上冠心病、腦血栓等疾病。這是因為不良的情緒會導致身體產生一些對神經和血管組織有害的物質。例如,憤怒、焦急、恐懼、沮喪、悲傷、不安、嫉妒等不良情緒爆發時,人體的器官會被過度刺激,從而導致肌肉或內分泌腺異常,極易誘發多種疾病。
有一位二十多歲的嚴女士,在她發現丈夫有了外遇之后,情緒就變得極度消沉,幾個月后突然發現自己的月經出現了異常,結果不久之后查出患上了子宮肌瘤。
其實,這正是身體在遭受重大心理創傷之后發生的應激失常,心理治療師將其稱為“心身疾病”。
經常憤怒的人很容易引發精神損耗,雖然說憤怒是完整心理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還是人體的自衛行為,但怒氣卻也是最無濟于事的情緒損耗,一個人不僅容易在憤怒時失去理智,還會就此助長其他不良情緒的發展,使得身體和心理都出現問題,并引發惡性循環。
還有一類人,他們時常憤怒、難受,但為了使別人高興卻不惜壓抑自己的消極情緒,強行克制自己內心的壞情緒,一貫隱忍不發,寧愿“退一步海闊天空”,強迫自己執行以和為貴的原則。盡管這類人能讓自己的朋友、家人不在他們身上感覺到不悅,但如果長時間地抑制內心的強烈情感,就很容易患上癌癥。
當然,不是說脾氣不好的人都會患上重病。不同的情緒對應不同的疾病表現,比如,有的人恐懼、焦慮時會感覺腹部疼痛;長期內疚惶恐的人可能會患關節炎;經常發脾氣的人發生口臭的概率較高,還容易引起皮膚膿腫;對許多事都表現出恐懼的女人則比較容易暈車和發生痛經……許多臨床醫學研究都證實,小至感冒,大至癌癥,這些疾病都與不良情緒,也就是壞脾氣,有著不可忽視的聯系。
某天,一位心理學家乘坐出租車去一家酒店參加一個重要會議,遇上了一位三十多歲的出租車司機。
心理學家很快發現,這位司機雖然年輕但卻面色泛黃,一臉的憂慮,整個人呈現出一副病態,看樣子不太健康。
不久,車子經過一個路口時,遇上了紅燈,這位司機一拍方向盤就開始自言自語起來,冒出一連串的臟話,大罵道:“紅燈亮得太不湊巧了,煩不煩!”
心理學家安靜地觀察著,沒有說話。
不一會兒,綠燈亮了,司機剛把車子啟動,沒開出多遠就看到一個老太太還在慢吞吞地過馬路,頓時又大罵起來:“死老太婆,走不動就不要出門啊!”等到老太太總算過了街,又遇上一個騎摩托車的交警在前面處罰違章的公交車,車子不得不再次慢行,司機的火氣就更大了,晃著腦袋罵道:“死交警,只知道罰款!罰款跟獎金掛鉤的是吧!”
他罵著罵著,結果把事情越扯越遠,后來還罵起了貪官、黑球、暴漲的油價,一直罵罵咧咧了一路。最后下車時,心理學家忍不住對他說了一句:“司機師傅,現在我知道你為什么臉色這么不好了,可不都是脾氣惹的禍么!”
脾氣不好的人,即使眼下沒有什么大病,身體狀況也算不上健康。
壞脾氣確實對身體不利,可無論什么人,似乎都不能完全控制住那些傷人又傷己的壞脾氣。
啟示
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在壞脾氣到來時做出適當的調整,許多常見的疾病就會很容易被誘發出來。久而久之,偶然出現的疾病可能就會發展為慢性病而不得不求助于治療。但僅僅依靠藥物是不能根除這些疾病的,我們還應當從控制情緒出發,想辦法控制壞脾氣,盡量遠離疾病。醫學專家提醒人們,如果我們發現自己脾氣不好了,不能聽之任之,而應學會將洶涌的負面情緒發泄、疏導出去,切勿一味縱容自己。
上一篇:留意憤怒的信號
下一篇:社交中的情緒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