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他們只不過比你早成功一步
不知你是否認可這樣一個道理: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往往并不在于天賦,也不在于能力,而往往在于,當別人正在一點一滴往前進步、不斷成長的時候,我們卻放棄了自我的成長。于是,用不了幾年,我們在工作上就很難有長進,不光職位薪酬停滯不前,就連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也缺乏獨立的思考和判斷,經常深陷于各種朋友圈的謠言中而無法自拔。而更為糟糕的是,這種情況或許還是被動的,因為我們往往身在其中,無法察覺。
有了孩子以后,我一直非常注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舉動,也因此變得更加自律了一點。不為別的,就怕某一天,當我教育孩子要多學習多看書的時候,我的孩子反駁我說:“你自己都不學,除了打麻將就是看電視,有什么資格說我?”很多時候,都會聽到有人說:“其實,我也很想學習,但是學習需要環境氛圍啊。現在我已經不在學校里了,根本沒有完整的時間能讓我靜下心來學習呀。”其實,親愛的寶貝,讓自己不學習的理由有很多,當你已經為自己找到一個理由的時候,你便更會心安理得地得過且過,即便年初明明立下了要讀30本書的計劃,等到年末的時候,書還始終停留在第一頁。其實,親愛的寶貝,很多時候,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不想,你沒有找到更合適的方法。
記得曾經在知乎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提問:“我讀過很多本書,但是后來大部分都忘記了,那么閱讀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呢?”下面的回答中,有一個令我至今印象深刻:“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吃過很多的食物,大部分已經被我忘掉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了我的骨頭和血肉,幫助我變成了今天的自己。那你要問,小時候吃飯的意義是什么嗎?”親愛的寶貝,確實,閱讀對我們的改變和影響應該也是如此。或許,你早已經忘記了自己曾經讀過什么樣的書,或許讀書也并不會給你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潛移默化地,那些你曾讀過的書里面記住的內容變成了知識,忘記的內容變成了你的氣質。
就像在網絡上大火的一名來自天津的小姑娘,年僅6歲就已經能認識4000多個漢字,而且還熟讀經書100多本,更讓人佩服的是,人家不光會認字,更能學以致用,出口成章。小姑娘去參加才藝表演,一上臺便抱拳對臺上的兩位主持人說道:“小女子來自天津,常聞二位盛名,不曾相見,時常渴慕。今日得見,兄臺氣宇軒昂、溫文爾雅。阿姊明眸善睞、絕代風華,果然名不虛傳,不勝榮幸。”或許,有人會說,這段開場白一定是提前背好的,但是當你看到小姑娘在舞臺上對古詩詞的背誦和理解可以用信手拈來形容的時候,你便很難相信,這一切居然出自一名年僅6歲的小小姑娘。小姑娘自己在臺上說,雖然她才6歲,但是早已經讀過《黃帝內經》《易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三字經》《弟子規》等。于是,節目一經播出,小姑娘立刻就成了網絡小紅人,有人還拿她和《中國詩詞大會》的冠軍武亦姝一同比較,甚至也有人將小小年紀的她譽為“下一個董卿”。
親愛的寶貝,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真的是不一樣的;讀書少的人和讀書多的人,也是不一樣的。很多時候,我們的外表或許可以通過后天的改變來彌補,但是頭腦中的空白卻是無法掩飾,也無從掩飾的。所以,親愛的寶貝,不要再問讀書的意義是什么,花出時間去做、去閱讀,然后你會發現,知識需要積累。當你能堅持學習,讓自己的知識如同滾雪球般越滾越大的時候,你最終能獲得的收獲和回報,終有一天,就會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親愛的寶貝,我相信,沒有一個神童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就像在舞臺上驚艷眾人的小姑娘,她肯定也是一本書一本書地讀下來,一首詩一首詩地背下來的。而她的氣質和談吐,必定也是在這樣的閱讀中,一點一點培養起來的,直到最后化繭成蝶,變成了眾人交口稱贊的“神童”。
親愛的寶貝,或許你總是期待著某一天來一個驚天動地的儀式,能讓我們脫胎換骨,就像武俠小說里面的渡劫,仿佛人生所有的蛻變都應該有一個特定的儀式。但其實,親愛的寶貝,很多時候,能改變我們一生的并不是那些你聽說過的大道理,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習慣。當你開始做出改變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曾經你所輕視的這些細微改變,卻正是令你變成理想模樣的基石。因為,那些你曾讀過的書,那些你曾見過的世面,默默地都已經變成了你人生的營養,變成了你的骨和血,變成了你越來越優秀的能力來源。所以,親愛的寶貝,從現在開始,做出改變,堅持下去,下一個成功的就一定會是你。
上一篇:為什么沒辦法靜下來——三大原因導致孩子注意力差
下一篇: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做利于自己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