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世無爭,無欲無求更快樂
法國著名的哲學(xué)家盧梭認為,人們的欲望過于強烈,他說:“十歲時被點心所俘虜,二十歲時被戀人所俘虜,三十歲時被快樂所俘虜,四十歲時被野心所俘虜,五十歲時被貪婪所俘虜。人到什么時候才能追求睿智呢?”活在世上,沒有一點兒欲望是不可能的。我們除了有求生的欲望外,還有其他數(shù)不清的欲望。追求欲望,其實也是推動人類發(fā)展的動力。但是,在現(xiàn)代這個社會中,過多的欲望也有可能給我們帶來痛苦和不幸。
人們往往習(xí)慣把隨心所欲當(dāng)做自由的象征。其實不然,真正的自由在于能否在生活中順心順意。關(guān)于自由,盧梭還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自由并不僅僅在于做他愿意做的事,而在于永遠做他不愿做的事。”可見,自由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每一種自由都是有限的,是相對而言的。精神上的自由,通常取決于行為上的不自由。精神上自由了,我們才能保持超脫的姿態(tài),拋開物欲自甘平淡,做事才能有條不紊、臨危不亂。
中國有句老話說得好:“人心無懼,蛇吞象。”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的貪心不足,就像蛇想要一口吞下大象一樣。人的欲望是無休無止的,得到的越多,欲望越大,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人們整日奔走勞碌,爭名奪利,無比累心。殊不知,名利不過是身外之物,它們根本不能給人們帶來快樂和幸福。相反,與世無爭、無欲無求的簡單生活才是最快樂的生活。
與世無爭是有氣度和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集這兩者于一身,可讓人們不拘小節(jié),對名利不爭不貪。與世無爭讓人們心中多了一些內(nèi)斂的韻味,含蓄中既有凜然正氣也不乏俠骨柔腸。與世無爭者有自己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未必非要學(xué)古人“梅妻鶴子”,也不一定非得隱居桃園,只要我們覺得自己的生活自然灑脫、從容淡定即可。
與世無爭也是一種志向。人和人是不一樣的,有的人一生濃墨重彩,經(jīng)歷過大起大落;有的人耕織勞作,笑對夕陽遠山。轟轟烈烈是一生,平平淡淡也是一生。與世無爭的人可寄情于山水之間,終日與花鳥蟲魚為伴,自得其樂。由于心境的不同,同樣是明月繁星,有的人看見的是炫麗,有的人看見的則是刺眼。與世無爭不代表庸庸碌碌。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們要拿得起放得下,做到“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
與世無爭者的生活,雖然簡單,但是很快樂。面對外界的變化時,他們能隨時保持鎮(zhèn)定,從容不迫、不驚不懼。即便物質(zhì)的引誘大過天去,他們也能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做到心不動手不癢。要想活得輕松自在,就應(yīng)該學(xué)學(xué)他們,不要總是被名利所累,因瑣碎的小事而煩惱。這樣度過一生,不會有什么遺憾,當(dāng)你回首往事時,能想起來的都是快樂、安寧和踏實。
我們不妨留意一下身邊那些拒絕平淡的人。他們完全失去了對物欲的控制,嚴重的甚至可能淪為階下囚。假公濟私者的下場可以想見,即便僥幸未被檢舉揭發(fā),但終日如驚弓之鳥,隨時都提心吊膽、誠惶誠恐。試問,這樣活著又有什么快樂可言呢?
甘于平凡,與世無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擁有一顆淡泊的心,不是一句話就能做到的。這需要我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將名利和地位置于身外,不讓名利拖累自己,也不讓世俗干擾到自己。畢竟,地位是臨時的,榮譽是過去的,金錢是身外的,只有健康是自己的。未能滿足欲望,反而落下一身“名利病”,那就得不償失了。
總之,不要小瞧了這與世無爭的處世之道,它能讓你在別人視財如命的時候,保持一顆平常心,幫你抵抗“酒、色、財、氣”等諸多欲望的誘惑,讓你生活幸福、事業(yè)有成,讓你活得寧靜、自由,遠離心累。
上一篇:不為不實問題的干擾所動
下一篇:專心做自己